疫情大爆發期間,先買後付(BNPL)的方式受到喜愛,業務大增。根據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的報告,接受調查的5間先買後付公司2021年發了1.8億筆貸款,總金額達到240億美元(約7,500億新台幣),相較於2019年增長了10倍。當局擔心融資商品的快速擴張,會危害到消費者,計畫實施適當的監管措施。
BNPL的模式是讓消費者在購買時,以零息的方式分期付款;如果消費者錯過付款時間,則公司會收取滯納金。近期卻因飆漲的通膨、利率的上升和消費者支出的下降,讓這些先買後付的公司面臨壓力。
CFPB 董事丘普拉 (Rohit Chopra)指出,他承諾審查這些科技公司,因為他們擴張到傳統的金融服務領域。過去在美國金融服務和商業活動通常是分開的,但科技公司整合了支付技術和金融服務,這條界線將會逐漸消失。
根據《BNPL, 市場趨勢與消費者影響》報告,BNPL的確對很多產業的支付上有幫助,但模糊的消費者保護條款、用戶的個人隱私、過度消費與違約債務危機,都是BNPL帶給消費者的風險。
過去十年中BNPL只是高度用在服裝、美妝產業的新興金融商品,至今已擴大應用在旅遊、寵物護理、百貨生鮮等多種領域。根據統計,貸款的核撥率從2020年的69%,上升到2021年的73%;平均每個用戶的BNPL金額2021年增加10%至135美元。但同時滯納金的數量也上升,2021年有10.5%的用戶被收取至少一筆罰金。
這份報告也點出了BNPL危害消費者的幾個部分:
為了解決對於消費者不利的原因,CFPB確定將提出監管指導與規則,確保BNPL遵守類似信用卡的基本保護條款,並限制貸款公司數據收集的行為。
《BBC》曾在文章中介紹了BNPL的營利模式,公司最大的營收來源是從零售業者端,從每筆透過BNPL的交易中抽取手續費,而非來自消費者的違約滯納金。Klarna、Clearpay和Laybuy解釋,通過提供先買後付的服務,可以促進銷售並有效提高平均客單價。所以只要消費越多,BNPL公司的獲利就越大。
CFPB的報告中,受調查的五家公司為PayPal、Block、Affirm、Klarna 和澳洲的Zip。根據《路透社》報導,這些公司做出了簡單的回應。Affirm發言人表示,BNPL目的是提供用戶安全、誠信和負責的支付方式來增加消費者的體驗,而不是收取滯納金或隱匿任何費用。並對CFPB的審查報告感到振奮,因為與傳統信貸商品相比,BNPL的確明顯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成本。
Klarna表示,公司致力透過創新和一定的監理機制維護公司的財務狀況,並保護消費者;Zip則指出,感謝CFPB肯定BNPL帶給消費者的價值,包含容易獲得貸款與較低的使用成本。金融科技協會(FTA)的執行長Penny Lee則認為,這份報告明確指出BNPL是所有高利信貸中有高度競爭性的替代品,並期待後續和監管單位的合作,積極保護消費者。
本文經<數位時代>授權轉載
活動期間:優惠(折價券)領取時...
賺錢要衝,賠錢要縮是做短線的祕...
可以預見,AI成為人人每天必備...
某年暑假前,我到一家科技公司進...
川普開啟關稅戰,全球股市有如坐...
隨著全球貿易戰升溫,股市震盪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