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賣力工作,卻忙到看不見盡頭、覺得生活愈過愈糟嗎?小心你正面臨心理學上的「隧道效應」。
讀完這篇文章,可以學到的三件事:什麼是隧道效應?由來是什麼?隧道效應(Tunnel Effect)一詞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森迪爾‧穆蘭納珊(Sendhil Mullainathan)及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埃爾達‧夏菲爾(Eldar Shafir)合著的《匱乏經濟學》一書中所提出。
它是指進入隧道後,只看見眼前的一道窄光,而無法看清周圍的其他事物。
後來引申出新的涵義,泛指當人們身處壓力或面對各類難題時,就只會專注於迫在眉睫的問題或任務上,視野將如同身處隧道般狹隘,無法顧及全局而做出不理想的決策。
隧道效應除了使人決策失利,更糟糕的是長期影響人們的身心狀態。在漆黑的隧道中待久了,一直走不到出口,就會讓人產生恐懼、徬徨及無助感,認為努力似乎沒有回報,最後興起放棄的念頭。
隧道效應的根本原因來自各種面向的「匱乏」,例如時間、金錢、或人際關係。匱乏並非只有壞處,有時會帶來短暫的聚焦紅利,例如在滿手專案的情況下,壓力很可能促使你熬夜趕出隔天重要的簡報。
但是儘管隧道效應能讓你聚焦於處理眼前的難題,卻很可能在無形中,讓你的視野與認知變得窄化,忽略了更佳的長遠選項,自此陷入不斷匱乏的惡性循環。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工作人時常會有窮忙的感覺,甚至許多社會底層族群,會不斷陷入貧窮世襲的輪迴。因為當人不斷忙著工作餬口,卻看不見盡頭時,就容易為了擺脫疲累感,決定先滿足於眼前的享受,例如滿足煙癮、藥癮,甚至是毒癮。
像是印度的拾荒者,明明只需30美元就能買一台手推車協助工作,但大部分的拾荒者卻傾向每月花5~10美元租賃,儘管他們知道買手推車是最划算的做法,仍舊無法做到。
換言之,在個人端,受隧道效應的影響,包括生活水平停滯,以及限縮了職涯成長的可能性;至於管理端,則很可能為達成短期的業績,而忽略長期營運,造成企業體制逐漸走下坡,最後甚至倒閉。
《匱乏經濟學》給出3個提醒,幫助工作人在職場中擺脫隧道效應:
1.減少干擾屏障過多的匱乏感會干擾人們的判斷力,做出短視近利的決策,因此要盡量排除掉過多干擾,避免在無關緊要的生活瑣事上過度消耗心力,像是蘋果的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臉書的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總穿相同的衣服,就是「為了減少分心的機會」,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2.保有餘裕通常會陷入隧道效應都是資源利用過於緊繃,因此必須有意識地做準備,例如常因花費超支而捉襟見肘的人,就要規定自己存下預備金;時間老是不夠用的人,則要凡事提前規劃、預留突發狀況。
3.設定提醒為了避免自己停留在隧道中卻不自知,可以針對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設置提醒機制,讓你在身處隧道時,仍可以顧及重要的事情。例如想要維持體態、卻忙於工作的你,就可以設定每週2次的健身鬧鐘,強迫自己定期撥出時間活動運動;若是常刷卡超額消費的「月光族」,則可以設定自動扣款來強迫儲蓄。
不過最重要的是,待在隧道的時間不宜過長,必須定期有意識地檢視自己的狀態,畫下「隧道出口」,訂定明確的人生重要目標,才是正解。
可以嘗試的作法是,規定自己必須完成的年度專案,並將每個大目標切分易達成的小目標,確保自己持續往出口方向前進。這常見於訂定績效目標,當你訂出「踮起腳尖就能搆到」的目標,就有機會在有限時間內快速成長,突破框架!
>>本文由<Cheers快樂工作人>授權發佈。
活動期間:優惠(折價券)領取時...
賺錢要衝,賠錢要縮是做短線的祕...
可以預見,AI成為人人每天必備...
某年暑假前,我到一家科技公司進...
川普開啟關稅戰,全球股市有如坐...
隨著全球貿易戰升溫,股市震盪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