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 CEO 的條件有很多:決策能力、危機處理、人脈等,而年紀──通常也意味著經驗──可能不再是最主要的上位原因。《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就報導,一名不到 30 歲的年輕人,被任命為歐洲最大的家庭裝修連鎖店之一 Leroy Merlin France 執行長,帶領一間擁有 3 萬名員工、年營收近 10 億歐元(約新台幣 345 億)的公司。
這項人事任命引發了不少討論,究竟成為一名合格的 CEO,跟年紀大小有沒有直接的關聯?
從數據面來看,答案是「關連愈來愈小」。《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引述美國獵頭和人力資源公司 Spencer Stuart 調查,發現在 2022 年被新任命執行長的年紀,從 2021 年的 56 歲降至平均不到 54 歲。另外,觀察標普 500 指數(S&P 500)中的企業執行長歲數,2022 年已經有 30% 不到 50 歲,相較 2021 年僅為 12%。
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戰略與企業金融負責人麥可.伯舍恩(Michael Birshan)認為,具有數十年同一行業管理經驗的傳統選人,可能已經過時了,「過往的累積,對一個高層職位的影響,已經不像以前那樣重要。」伯舍恩說,原因很大一部分為在這個科技、趨勢變化莫測的時代,之前 20 年的經驗對未來 20 年的戰略,能起到的效果愈來愈有限。也就是說,企業更需要一位能在不穩定、頻繁動盪市場裡的掌舵者。
除了經驗不一定是領導企業的萬靈丹,Leroy Merlin 母公司 Adeo 肯定了年輕執行長的人際關係能力,同樣是過往挑選執行長時不會重視的特質,但當前 CEO 也會被期待為團隊合作的一員。另外,能以不同方式思考、行動,為組織帶來新視野和目標,也是常在年輕一輩執行長身上能找到的特質。
特別的是,董事會願意選擇年輕人選的同時,《快速企業》(Fast Company)指出 Z 世代相較於千禧世代、X 世代等,更想成為執行長。這顛覆了一般認為 Z 世代不在意工作、沒企圖心的印象,只是他們不想單純為了工作而工作、或被過往職場時間和地點綁住,並非沒有抱負。
儘管 CEO 的位置向更年輕的工作者敞開,但不代表要走上這條路的門檻,就變得非常簡單。首先,過去的經驗不是完全無用,且能否擁有開放的心態,或得以面對變化,也跟年紀高低沒絕對相關。
麥肯錫訪問了 300 位領導者的觀點,總結來說 CEO 必需花費更多資源解決員工的健康和福祉問題,組織內部也會更關注執行長對社會議題的回應。首先是需要增加關注 ESG 議題,還有勇敢面不停歇的市場變動,其實是一個責任愈來愈重、需求能力漸趨複雜的角色。
具體要有的能力之一,是懂得蒐集多方回饋,並以真正的洞察力了解哪些事該做、哪些不該耗費氣力;再來應該備好一套「創造價值」的說法,無論是改變組織文化,還是找尋新業務的突破點,都要能向董事會與團隊好好闡述、說服他們接受這套策略。
最後,不要忘了要成為執行長,意味著已經從私人角色走到公眾角色,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外界解釋為公司動向。如何管理好風險,進一步成為企業和公眾、媒體串連的優秀人選,也是一位優秀 CEO 得具備的能力。
資料來源 / Financial Times、The Washington Post、Fast Company、McKinsey & Company
>>本文經<經理人>同意轉載
活動期間:優惠(折價券)領取時...
賺錢要衝,賠錢要縮是做短線的祕...
可以預見,AI成為人人每天必備...
某年暑假前,我到一家科技公司進...
川普開啟關稅戰,全球股市有如坐...
隨著全球貿易戰升溫,股市震盪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