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曾有不少知名企業家曾經提到,自己是個工作狂,覺得睡眠浪費時間,盡量睡愈少愈好。比方說微軟(Microsoft)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曾認為睡覺是不必要且懶散的行為,還會跟同事競爭誰睡得更少;而特斯拉(Tesla)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曾每周工作 120 小時,相當於每天工作 17 小時。近年,他們都改變了想法。蓋茲在 2019 年在部落格上介紹《為什麼要睡覺?》這本書時,建議每晚要睡 7~8 小時,而馬斯克今(2023)年 5 月接受《CNBC》採訪時說,他已經將睡眠時間提高到 6 小時。
為什麼這些工作狂,開始重視睡眠?「你睡不夠或睡不好,就可能會讓你做出錯誤決策,」心理學科普媒體《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蔡宇哲說,愈來愈多企業重視員工的睡眠,甚至給予睡眠獎勵;比如美國安泰保險集團(Aetna)鼓勵員工每天睡 7 小時以上,每年最多能得到 300 美元(約新台幣9500元)獎金。
蔡宇哲解釋,當人動腦時,大腦前額葉會自然累積一種神經傳導物質麩胺酸(glutamate),一旦在腦中積累過多,且沒有適當清除,容易導致工作倦怠、判斷失準,還會影響工作能力,睡眠就是清除麩胺酸,「重置」前額葉的重要工作。前額葉也是掌管自我控制(如注意力、執行力等)及決策能力的腦區;「大腦中的垃圾沒有清乾淨,就會愈來愈髒,」老了以後,出現阿茲海默症(Alzheimer)的風險也會提高。
到底該睡多久才夠?「一般來說,我們會用 6 小時作為最低標準,」根據哈佛大學醫學系副教授丹尼爾.戈特利布(Daniel Gottlieb)等人在 2018 年的研究,睡眠時間低於 6 小時的司機,比睡 7~8 小時的人,高出 33% 的事故機率。
而且,不僅該睡滿 6 小時,還應該盡可能在固定的時間睡覺。有效率且有效果的睡眠,「前提是作息必須要穩定。你可以想像,就像突然被主管交代了緊急任務,就算你立刻趕工,做出來的品質也不好。」蔡宇哲表示,睡眠的概念也一樣,當身體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效能才會好;如果作息不穩定,突然進入睡眠,再突然起床,睡眠品質就會比較低。
再來,要清除腦內廢物,不只是要睡,還要進入深層睡眠,清除效率最好。蔡宇哲表示,深層睡眠主要出現在睡眠期的前半,尤其出現在第一小時會最為深層,再來才會進到會做夢的快速動眼期(REM)。「延後睡覺時間,等於減少深層睡眠,」假設平常 12 點就寢,但有一天凌晨 3 點才睡,作息不穩定,就會壓縮深層睡眠時間,讓 REM 提前出現;即使同樣睡到 6 小時,還是會影響腦內廢物的代謝效率。
如果平日睡得不夠,可以周末補眠嗎?「我會推薦要補眠,但補眠的方法要正確。」他解釋,社交時差(social jetlag)指的是周末補眠的現象,平日和假日的睡眠時間長度相差太多,會打亂生理時鐘;除了影響星期一上班心情以外,心血管疾病及肥胖的風險也更高。他建議,平日和假日的睡覺時間差距不超過 2 小時。比方說,如果平常早上 7 點起床,周末可以延到 9 點,既能補眠,也不會影響到生理時鐘。如同蓋茲和馬斯克,都坦承睡得少會影響大腦及生產力,睡得好、睡得飽,才是過好一天的不二法門。
活動期間:優惠(折價券)領取時...
賺錢要衝,賠錢要縮是做短線的祕...
可以預見,AI成為人人每天必備...
某年暑假前,我到一家科技公司進...
川普開啟關稅戰,全球股市有如坐...
隨著全球貿易戰升溫,股市震盪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