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專題獅

媽媽版的武林秘笈

「唐僧媽媽」帶給孩子什麼心理壓力?

根據一項青少年對「父母行為」評價的調查,父母的嘮叨已經與粗暴、不尊重隱私並列為青少年最討厭的父母行為,嘮叨顯然已對孩子造成了較大的危害。我們可能經常聽有的小朋友講:我媽媽太嘮叨了,簡直就是一個「女唐僧」。這裡所說的唐僧就是電影《大話西遊》中那個總愛嘮嘮叨叨的唐僧。孩子用他來形容自己的媽媽,是想表達對「嘮叨」心生厭煩的一種態度。

為什麼很多媽媽成了「唐僧媽媽」?其實每個媽媽都很愛孩子,她們不喜歡自己嘮叨,卻又無法停止。

有些媽媽總覺得孩子年齡小,如果不反覆地說,孩子是記不住的。媽媽覺得嘮叨就是一種教育手段。

但是,有研究表明,孩子6、7歲時,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年齡,他們不善於理解語言,而更擅長理解行為、動作。所以媽媽的身教,更勝於言傳。如果媽媽總是嘮叨個沒完,指手畫腳,就會讓成長中的孩子感覺到壓迫感,感覺自己動不動就會出錯。

喋喋不休的陪伴,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判斷力還不是很強,當他們自己的行為習慣被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隨意評判的時候,孩子得到的資訊是「原來我的做法不對!我怎麼老是出錯?我什麼都做不好,那我乾脆不要做就好了,如果再做錯,媽媽還是會說我的」。

當孩子習慣了這種被管束的生活時,責任感就會降低,可能會事事徵求父母的意見,沒有了自己的主張。

有的媽媽覺得嘮叨是和孩子建立了溝通,是一種交流方式。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説明;在孩子有疑問的時候,給予解答……這些都是以孩子需要為前提的。但有時候媽媽們反覆嘮叨,會打擾孩子的專注力。

父母如果常常嘮叨,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能得到尊重,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我認識的不足,讓孩子對什麼事都不放在心上,覺得只要媽媽說了我照著去做就行。

而且就算孩子真正犯錯時,父母反覆地嘮叨沒完,也只會使孩子從內疚不安轉變到不耐煩,甚至被逼急了,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叛逆心理和行為。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一旦受到批評,就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心理平靜,而當受到重複批評時,他心裡會疑惑怎麼老這樣對我,孩子挨批評的心情就無法回歸平靜,反抗心理也就多了起來。

所以媽媽應該建立規則,用建立規則來替代嘮叨,這樣孩子就能有很大的進步。「少嘮叨,多陪伴」,這樣的效果才會更好。

給媽媽的心裡話:節省母愛 跳出自嗨式的焦慮育兒

全世界的媽媽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希望孩子感受到被愛,好好長大成人,成就一番事業。

但是媽媽總是很焦慮,總是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多,生怕自己對孩子的未來造成什麼不良影響。這樣的心理促使越來越多的媽媽像上滿發條的發電機,忙碌不停、嘮叨不停……直到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孩子。

英國鳥類學家大衛.拉克對親鳥的觀察似乎顛覆了這一觀點——往往那些全力以赴,產下最多蛋、照顧最多蛋,耗盡自己所有能量的親鳥,最後會因為太過努力而造成下一代更高的死亡率。親鳥想要成功帶大下一代,除了要願意犧牲奉獻養育孩子外,也要學會「節省母愛」。

當一個媽媽從心靈層面來看孩子成長的這個過程,就會知道自己如何修行,提升自己的正能量,進而由內在的改變,促進外在改變的發生。

 ▍ 本文節錄自《當媽是一種修行》,易小宛著,金尉 / Money錢。由Pubu電子書城授權轉載。

寵愛媽咪 可樂旅遊 X 親子Fun暑假



立即了解更多

小粉獅

最近文章

【第一銀行 x Yahoo】限量領取|YAHOO購物中心專屬100元折價券

活動期間:優惠(折價券)領取時...

9 小時 以前

不斷精進的投資之路

賺錢要衝,賠錢要縮是做短線的祕...

2 天 以前

AI對哪些職業衝擊劇烈?吳恩達:「這一群人」最受影響

可以預見,AI成為人人每天必備...

4 天 以前

看懂問題的底層邏輯

某年暑假前,我到一家科技公司進...

5 天 以前

關稅戰烽火連天 公用事業減震防災

川普開啟關稅戰,全球股市有如坐...

1 週 以前

2策略波段操作可轉債拉高勝率

隨著全球貿易戰升溫,股市震盪加...

1 週 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