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p photo of young happy students with books and notes outdoors. Smart young guy and girl in University campus. Learning and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除了便捷的數位服務外,純網銀更釋出多項優惠措施,吸收大量的年輕人開戶,而這也勢必間接影響到傳統銀行的客流量。
以美國的銀行存款利率為例,用戶在花旗銀行存入一萬美元(約新台幣 30 萬元),以存款利率為 0.03% 來計算,每年可以得到的回饋約為 3 美元(約新台幣 90 元);但如果將錢存入快速崛起的純網銀—SoFi Money,則可以獲得高達 0.92%的利率。兩者足足差了 30 倍,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根據全球最大的管理諮詢公司 Accenture 6 月 20 日發表的 最新報告 ,銀行的數位化程度越高,獲利能力也越強,但獲利能力提升主要得益於人力、服務成本降低,而非收入增長。
換句話說,相比傳統銀行,純網銀不需要實體銀行,能節省大筆租金和辦公室維護的費用。更不需要雇用一堆員工,來處理繁雜銀行業務。過程中所節省的營運成本,都轉化成好康回到顧客身上,讓大家願意捨棄傳統銀行,投入純網銀的懷抱。
前面提到的 Fintech 新創 SoFi Money 2011 年誕生於美國,由 4 位史丹佛商學院畢業生所創立。SoFi 是「社會融資(Social Finance)」的縮寫,該公司的主要客戶是千禧一代。公司早期以提供低門檻的學貸方案為主,後來陸續推出更多金融產品。
2016 年,Anthony Noto 受邀參加中國清華大學所舉辦的「第一屆中國金融科技大會」,他演講時就提到,相較於摩根大通等以服務有錢人為主的傳統銀行,我們更關注的則是年輕、高學歷的、未來收入高,但目前還沒有足夠能力來夠申請銀行貸款的人群。
截至去年五月,SoFi 的會員數已突破 50 萬會員,放貸金額為 250 億美元(約 7500 億新台幣)。用戶多半為北美地區的大學生和年輕上班族。在募資方面,公司已募到 21 億美元(約 630 億新台幣)的資金,其中包括美國知名的私募股權—Silver Lake,所領投的 5 億美元(約 150 億新台幣)融資。
SoFi 大受年輕人喜愛的原因,除了免收手續費與年費外,就是主打門檻低、核貸快、 利率低的 24 ⼩時學生貸款服務。
美國高等教育學費高昂,大學生一離開校門,平均就要背負 37,000 美金(約 111 萬台幣)的債務。且根據 統計 ,每年約有 2000 萬美國人就讀大學,當中約六成(即 1200 萬)需要辦理學貸。但仍有很多人因還款能力等因素,無法申請傳統金融機構的學貸。
為了保障他們的就學機會,SoFi 推出放寬申貸門檻、簡化流程,只需上網填寫基本資料的表單、選擇貸款方案和上傳證件即可,7 天後便能得知結果。而審核的內容基本上分為三點:第一是用戶過去的信用記錄,再來是目前的現金流狀況,最後,還會透過就讀學校、課業表現、失業風險評估等,來判斷申請人是否有還款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
1.《CNBC》:〈This bank is ditching fees amid the rise of cheap checking accounts from fintech upstarts〉
2.《Crowdfund Insider》:〈N26 Now Offering Banking Services to 3.5 Million Customers; Announces U.S. Launch Plans〉
3.《新浪財經》:〈SoFi 创始人:被银行忽略的年轻消费者市场前景好 〉
本文由《TechOrange科技報橘》授權發佈。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9/07/11/sofu-open-banking-fintech-student-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