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事獅

中國再祭牛市政策,股災是否再次上演?

一、近期政策概覽

9/24 中國人行、金管局及證監會三部門聯合頒布新政:

  • 降準下調存款准備金率5 個百分點(2 碼),預計實現 約 1 萬億元長期流動性投放,年內還將視狀況擇時再降 1 ~ 2 碼。
  • 降息7 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調2 個百分點至 1.5%,預計能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LPR) 、存款利率同步下調 0.2 ~ 025 個百分點。
  • 降房貸第二套房房貸首付比例從 25% 降至 15%;引導商業銀行下調存量房貸利率5 個百分點,預計惠及 5000 萬戶家庭,每年減少家庭利息支出 1500 億元
  • 發錢買股首次運用貨幣政策直接支援股市,機構法人可透過資產質押向央行換取流動性,獲取的資金只能買股票,先給 5,000 億元,還能再加碼;同時,創設 3000 億再貸款工具為上市公司大股東提供貸款,用於股票增持和回購。

遠超市場預期的政策出台後,股市迅速迎來一波技術性牛市,當日滬深 300 指數和恆生指數上漲 4.33% 和 4.13%。

9/26 緊接著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會議通稿中首次出現「促進房價止跌回穩」的用字,進一步激發了市場對中國房市刺激政策的期待,然而,10/8 專管重大投資項目的發改委,卻未釋出市場所期待的增量財政信號,疊加股市短線急漲後獲利了結的動機,恆生指數、 A50 期貨在當日大跌近 -10%。

後續針對房市,10/17 住建部、自然資源部、財政部、人民銀行、金管局再次發布新政。其中,閒置土地、存量商品房的收購,仍以地方政府的專項債、或一部分銀行貸款的支持,暫時未看到更多中央財政加碼的訊號;而白名單貸款投放金額翻倍,以及老舊房屋貨幣化安置改造,雖屬於比較積極的政策,但後續仍需觀察建商開發到位資金、銀行房地產貸款投放等數據,當日市場反應平淡,滬深300、恆生指數早盤開高後逐步收斂漲幅,也反映市場情緒降溫、政策能否挹注到實體經濟仍帶有不確定。

在 11/8 閉幕的中國人大常委會中,則專注於地方債務重整,一次性增加 6 兆元資金,用於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以舊換新,為 2018 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債務置換,可見中國政府目前首要關注於自身長期結構的調整。

整體來看,儘管政策面帶來的利多仍保有不確定性,然挹注股市的 8000 億資金依然不容小覷,而一系列正向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市場預期,從單日融資買入額來看,自 9/24 的政策發布以來,股市融資槓桿急速拉升,10/9 飆升至 2016 年以來新高,可見此波政策仍引起了全球資金的廣泛關注。然而,政策的力挽狂瀾能否挹注到實體經濟,以下我們透過歷史作進一步的討論。

二、借鏡歷史:政策能否帶動基本面的長期回溫?

回顧過往 15 年中國股市曾出現兩輪由政策刺激所推升的大牛市,探討政策刺激能否挹注到實體經濟:

2009 ~ 2010 2008 年全球金融風暴期間,為穩定經濟,中國國務院推出了著名的四兆人民幣大基建計劃,並配合大幅降準和降息政策。同時,美國聯準會也採取降息和量化寬鬆措施以刺激內需,帶動全球商品需求回溫,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同步受益,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與工業企業利潤回升,帶動基本面向好,促使中國股市自 2009 年起持續上漲,直至 2010 年 11 月後才轉弱。政策的刺激與全球景氣復甦相互作用,不僅帶動中國基本面改善,全球股市在此期間同步上揚。

2015 從 2014 年第四季開始,在人民銀行一系列降準、降息政策及房市新政的刺激下,中國股市迎來新一輪技術性牛市,漲幅高達 140%。然而,隨著槓桿資金被過度使用,恰逢美國升息與希臘歐債危機爆發,全球商品需求與貿易景氣回落,疊加中國 PMI 和工業企業利潤等指標表現疲弱,基本面無法支撐股市的快速上漲,去槓桿壓力最終導致滬深 300 股指於 2015 年 6 月從高點急速下跌,連帶引發新興市場和美股的大幅回調,掀起一場新興市場風暴。

中國這兩輪牛市雖然表面都是由利好政策刺激成型,但背後的大環境卻截然不同,前者充分受益於美國需求改善和全球製造業庫存回補的支持,基本面帶動股市回溫,在政策的刺激下,行情得以延續,與全球股市共振上漲;後者因槓桿的使用不當,疊加美國經濟降溫、歐債危機爆發導致外需疲軟,從而出現急漲急跌這種相對不健康的走勢,導致政策刺激出的行情,未能帶動基本面轉好。

雖然不同時空背景無法直接比較,但從上述兩段歷史中可得到一項警示:面對市場的急漲急跌與不斷擴大的波動,我們不應只關注政策帶來的利多,更應回歸基本面,關注政策是否能有效促進實體經濟,帶來長期基本面的回升。而本輪牛市的基本面數據,似乎更接近於 2015 年的情況,但同時還包含了更多自身體質的調整,將於下段詳述基本面的隱憂。

三、政策背後基本面的隱憂

先聚焦在本次政策著重的房市,根據 CRIC 最新公佈的 10 月數據,百大建商的銷售額累計年增 -32.7%,處在低位,此外 9 月的總體房價年增率為 -5.80%(前 -5.30%),若房價持續下行,可能進一步衝擊消費者信心,並加劇財富效應的負面影響,這一點也反映在 9 月核心 CPI 增速放緩降至 0.1%(前 0.3%),顯示消費市場仍面臨以價換量的挑戰,該問題也進一步影響到企業盈利表現,10 月 PPI 增速延續下行的趨勢至 -2.90%(前 -2.80%),持續受鋼鐵、水泥、汽車等內需型工業品價格拖累,1 ~ 9 月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年增率轉負至 -3.5% 。

10 月官方 PMI 雖有所回升,但這一回升主要反映了市場對政策加碼的預期,以及國債資金對消費品和工業設備更新的持續補貼。隨著全球製造業的補庫存高峰逐漸接近尾聲、歐美國家相繼實施關稅措施,疊加川普當選恐進一步擴大對中關稅,這些因素將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改善構成挑戰並帶來不確定性。

同時間央行流動性能否挹注實體經濟,還需仰賴財政端同步發力,然而,截至 9 月,財政支出較去年減少近 2%,且持續低迷的房市使得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累計年增率年減 24.58%。儘管 6 兆元的地方債務置換計劃可能在短期內減輕地方政府的還債壓力,但 9 月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發行規模持續擴大,長期償債壓力仍然存在。整體而言,財政發債融資難以彌補稅收收入和土地收入的急遽減少,導致今年整體財政支出動能疲弱。

結論:

從近期出台的政策可以看出,中國政府正試圖調整長期的經濟結構問題,然而觀察資金是否真正流入實體經濟時,仍發現居民活存仍停滯、企業活存甚至持續破底,若後續基本面轉好的速度無法跟上股市的漲速,則投資中國股市的風險將依舊存在。

e-First智能理財,投資費用永久0元!

小粉獅

最近文章

不斷精進的投資之路

賺錢要衝,賠錢要縮是做短線的祕...

2 天 以前

AI對哪些職業衝擊劇烈?吳恩達:「這一群人」最受影響

可以預見,AI成為人人每天必備...

4 天 以前

看懂問題的底層邏輯

某年暑假前,我到一家科技公司進...

5 天 以前

關稅戰烽火連天 公用事業減震防災

川普開啟關稅戰,全球股市有如坐...

7 天 以前

2策略波段操作可轉債拉高勝率

隨著全球貿易戰升溫,股市震盪加...

1 週 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