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事獅

無法戰勝市場,何不擁有整個市場?「指數型基金教父」的投資心法

「與其大海撈針,不如把海買下來。」這句話出自「指數型基金教父」約翰.柏格(John Bogle)。柏格在大學畢業論文的研究發現,絕大多數投資者和基金經理人都無法持續戰勝市場。如果無法戰勝市場,為何不直接擁有整個市場?於是他在 1974 年成立管理基金的先鋒領航集團(The Vanguard Group),翌年推出全球第一個指數型共同基金「先鋒 500 指數基金」(Vanguard 500 index fund)。

指數型基金(TIF,traditional index fund)是把錢投資在某個市場指數(例如納斯達克、道瓊工業指數、黃金指數)上的基金,它會買入這個指數裡所有的股票或債券。如此一來,你的投資就像買了一小部分整個市場,大盤漲,指數型基金就會漲。柏格的「先鋒 500 指數基金」就是把標普 500 的成分股買下來。

你賺到的錢,都有流進你的口袋嗎?

柏格在《約翰柏格投資常識》批評,過往基金產業存在一種「隱形的稅收」,基金經理人收取高昂的管理費、託管費,如果再加上政府稅金,扣除這些成本後讓投資者所剩無幾,報酬全被基金公司蠶食。

而基金公司往往追求規模擴張,以便收取更高的管理費,卻忽略規模擴大後可能導致邊際效益遞減。又因過於注重短期績效和排名,導致基金經理頻繁交易,增加成本,或是巧立名目來牟取佣金。柏格指出,基金公司收取的費用中,只有一半左右用於投資分析調查、市場行銷等方面的投入,剩下的都成為投資公司的收入。

柏格認為,基金應該幫助投資者降低稅務成本,但基金公司往往更在意自己的盈利,而非客戶的利益。《約翰柏格投資常識》中舉例,假設市場年化報酬率為7%,一個收取 2% 年費的主動管理基金和一個收取 0.1% 年費的指數基金,經過 50 年後,1 萬美元投資在指數基金中會成長到約 29 萬 4600 美元,但同樣金額投資在高費用基金中只會成長到約 11 萬 4700 美元,況且「基金績效潮起潮落,但成本卻永遠存在。」

此外,柏格指出:「共同基金不能宣稱績效超過市場,這是長期無法兌現的承諾。」因為均值回歸(RTM,reversion or regerssion to the mean)是必然的,無論什麼類型的基金,其最終的回報必將回歸到長期的平均水準,同樣也適用於投資者和基金經理人。即使有些投資者或基金經理人曾經在某段時間內表現出色,但長期來看,他們的績效也會趨向於市場平均水準。

柏格指出從 1993∼2018 年間,一般共同基金每年報酬是 7.8%,較標普 500 的 9.1% 平均報酬少了 1.3%,而且還需要扣掉成本才是真正進入投資者口袋的錢。

追求短期收益像吃甜甜圈,一開始吸引人但終究有害

面對報酬被剝削、難以取得長久的回報而言,柏格給的解方是長期、簡單、低成本,把報酬還給投資人。

他主張投資者應該選擇低成本、低換手率的指數型基金,以長期投資為目標,而非追求短期績效或試圖跑贏市場,因為時間和複利可以幫助投資者累積財富,且指數型基金能夠避免單一股票或基金經理表現不佳的風險,並接近市場的長期平均回報。再加上它採取被動管理策略,只需追蹤市場指數,不需要專業經理和分析師來選股,省下大量管理費用,而交易頻率低,也減少了手續成本和稅務支出。

投入指數型基金,一方面也應證了「簡單」的投資哲學,與其一心要挑到像輝達(NVIDIA)這類飆股,不如把大盤買下,因為領先股水漲船高,也會撐起市場趨勢,所以追求市場平均報酬率就好。柏格在自傳《堅持不懈》中比喻,傳統基金就像「甜甜圈」,雖吸引人購買,短期可以即時提供滿足或是糖分,但長遠來看是不健康的,柏格認為只追逐短期收益,可能會損害整體財務狀況;更適合大眾的則是「貝果」,雖然簡單,卻更穩定也適合長期投資。

他表示「長期擁有股票市場,就是贏家的賽局,但想要擊敗股票市場,則是輸家的賽局。」

《堅持不懈》寫到,這是一樁你不付出,才會有所得的生意,且「先鋒 500 指數基金」初期甚至是不收手續費的,之後轉為 0.04%,那時,同行最便宜的債券基金,都要收取 0.5%。

放眼當時,華爾街嘲弄這是「柏格的愚蠢行為」。基金業者認為指數表現平庸、只追求平均回報等於放棄專業優勢,大多數人也相信專家可以打敗市場,對指數型基金感到陌生。《堅持不懈》提到,由於初期指數型基金不收手續費,券商缺乏銷售動力,甚至連經銷商都勸退。原訂承銷目標為 1.5 億美元、買下標普 500 指數內的公司股票的「先鋒 500 指數基金」,最後僅募到 1100 萬美元,資金規模只夠買下 280 檔股票。同行的嘲笑背後,還有對自身專業地位受到威脅的恐懼。畢竟,如果被動投資能夠戰勝主動投資,整個華爾街的專業都將受到質疑。

圖/經理人

促成 ETF 發展,仍不認同短期進出場交易

然而,華爾街對柏格的質疑不到 10 年就被打破。1987 年 10 月 19 日,全球股市暴跌,當天美國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超過 22%,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恐慌,被投資人稱作黑色星期一。許多主動管理的共同基金未能為投資者規避風險,受到重創,這讓更多投資者開始關注低成本、分散風險的指數型基金。每經歷一次市場崩盤,指數型基金的優勢就愈發明顯,像是 2000 年的網際網路泡沫、2008 年金融海嘯。

這些危機也催生了指數股票型基金(ETF,exchange traded fund)的發展。 ETF 就是「用股票方式買賣的指數型基金」,因為ETF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所以交易價格也隨時跟著市場波動,這對基金經理人而言,既符合指數型投資降低成本、又可以不斷有新報價操盤,是新的獲利工具。但如果是傳統指數型基金,就只能透過基金公司或經銷商進行交易,一天結算一次淨值。

柏格雖然贊成指數化投資,但他非常反對ETF。他在《堅持不懈》敘述,全球第一檔 ETF 在 1993 年發行,負責人是美國證券交易所得納旦.莫斯德(Nathan Most),他起初找上柏格,希望能讓「先鋒 500 指數基金」在證交所交易,柏格婉拒了,因為他預見這會讓投機客把原本當成長期投資的基金,當成了短期的股票炒作,且頻繁的短期交易可能會損害長期投資者的利益,他認為 ETF 過度擴張,失去了指數概念單純的本意,柏格的內心為此感到煎熬。

但隨著 ETF 席捲股市,大量掛牌,先鋒領航集團也在 2001 年推出 ETF。《柏格效應》提到,柏格厭惡的是短期交易的套利,他斷定「投資人應該只選擇適當的 ETF,然後長期緊抱、不要交易」,而他的指數型投資、降低成本也影響了後代投資人的觀念,截至 2024 年 3 月,先鋒領航集團已掌管約 9.3 兆美元的資產,是全球第二大資產管理公司。

John Bogle 約翰.柏格

1929~2019 年,1974 年創辦先鋒領航集團(The Vanguard Group),推動指數型基金的普及。柏格主張投資人要意識到成本的重要性,且要避免短期交易,反對投機行為,強調長期持有的重要性。

小辭典

均值回歸(RTM,reversion or regression to the mean)

資產價格在短期內偏離其歷史平均時,長期來看更可能回歸到該平均水準。例如某支股票的價格短期內大幅上漲,根據均值回歸理論,該股票未來的價格可能會下跌,回到其歷史平均水準。反之亦然,如果價格大幅下跌,則未來可能會上漲。此原則強調了資產的波動性和長期穩定性,也常被用來判斷買入或賣出的時機,適用於股票、外匯等多種市場。

投資的成功公式是,透過指數基金擁有整個股市,
然後什麼都不做,貫徹始終。
The winning formula for success in investing is owning the entire stock market through an index fund, and then doing nothing. Just stay the course.
——約翰.柏格(John Bogle)

>>本文經<經理人>同意轉載。

基金投組費用永久0元!

e-First智能理財 友你真好~

小粉獅

最近文章

不斷精進的投資之路

賺錢要衝,賠錢要縮是做短線的祕...

2 天 以前

AI對哪些職業衝擊劇烈?吳恩達:「這一群人」最受影響

可以預見,AI成為人人每天必備...

4 天 以前

看懂問題的底層邏輯

某年暑假前,我到一家科技公司進...

5 天 以前

關稅戰烽火連天 公用事業減震防災

川普開啟關稅戰,全球股市有如坐...

7 天 以前

2策略波段操作可轉債拉高勝率

隨著全球貿易戰升溫,股市震盪加...

1 週 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