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8 月邁入 94 歲的「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所執掌全球最大投資控股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市值突破 1 兆美元(約新台幣 32 兆元),是美國第一家非科技類市值破兆的公司,而他個人身家估計達 1420 億美元(約 4.5 兆新台幣)。
根據《CNBC》報導,波克夏一路以來跑贏了美國標普 500(S&P 500),1965~2023 年期間,波克夏股票的年化漲幅是 19.8%,幾乎是標普 500 指數 10.2% 的 2 倍。公司成功的背後,少不了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的助力。蒙格自 1978 年擔任波克夏副董事長,與巴菲特密切合作,2 人聯手創造許多精彩的投資,包括買進蘋果(Apple)和可口可樂(Coca-Cola)股票、收購時思糖果(See’s Candies)等,為波克夏賺進大筆財富。光是蘋果股票,就進帳超過 1000 億美元。而他們獨到的眼光和投資原則,也被企業界奉為圭臬。
對巴菲特和蒙格來說,買股票和收購公司的原理相通,擁有股票,你就擁有這家公司,巴菲特曾說:「當你不了解一家公司的前景、經理人和財務表現,就選擇買進股票,這種行為很不合理。」
事實上,早年巴菲特也吃過虧。《巴菲特的決策邏輯》提到,1960 年代他用低價買進經營不善的紡織公司波克夏就是失敗案例。後來在蒙格的指點下,才破除「撿便宜」的迷思,轉向價值投資,瞄準優質企業。
但什麼是優質企業?對每個人來說也不一樣。舉例來說,近年AI發展帶動科技股大漲,連帶使台股衝上2萬點。多數人的想法是,趕緊買進表現好的科技公司股票,趁著漲勢獲利。但巴菲特和蒙格會勸你先想一個問題:你對這家科技公司、對這個產業的了解有多少?
《巴菲特的長勝價值》指出,投資成功的關鍵因素,不在股票市場的表現,而是判斷公司的內在價值。波克夏這對搭檔不投資自己不了解的公司或產業,只在自己的能力圈範圍出手。
也就是說,與其看市場上的飆股、潛力股,不如回頭想,哪些領域是自己關心或擅長的。《窮查理的投資哲學與選股金律》提到,當別人在股票市場賺大錢時,蒙格建議先別急著出手,投資是長期的事,必須足夠了解這個領域,判斷才會正確。
投資人只要用心一段時間,都能建立或強化自己的能力圈。比方說自己在紡織廠工作,或對永續議題特別感興趣,把它當成出發點,進行研究,慢慢發現幾家表現不錯的公司。一旦夠了解,就能觀察市場走向,去買暫時遇到問題的優秀公司,或在股市下跌時買進。
要精準相中投資標的,還要看公司的競爭優勢,即著名的「護城河」理論。《護城河投資優勢》提到,競爭優勢主要包含無形資產和轉換成本。前者如品牌、專利或商譽,比方說可口可樂(Coca-Cola)的品牌力讓對手很難超越;後者則是客戶更換供應商的成本太高或程序太麻煩。此外,特許經營事業如菸酒製造、觀光旅館業等,由於提供市場需求,競品相對少,也屬於護城河較寬的產業。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提到,競爭力強的企業,代表護城河寬廣,即使稍微漲價,也不會影響市占率,例如華特迪士尼(The Walt Disney Company)、蘋果公司或食品製造龍頭雀巢(Nestle)。因此投資這些公司,能大幅提升獲利機會。
此外,巴菲特選股還有一個判斷標準,比起注意哪些企業正在風頭上、受投資人歡迎,他更在意財報每一年都穩健獲利,做出好的產品。
而當這家公司具有競爭優勢、近年財報也表現良好,蒙格和巴菲特下一步會檢視領導階層。這在投資界很少被提到,但他們認為管理很重要。訣竅是去比較公司近年的財報和年報,特別注意領導層當時對未來的規畫,再對照這些規畫如今實現了多少?或者拿出競爭對手的年報一起比,就能看出端倪並掌握發展狀況。例如傳統製造公司5年前宣布轉型,如今營收比重從製造逐漸轉為服務,且穩定獲利,代表公司正按部就班的執行規畫,且轉型頗為成功。
《巴菲特的長勝價值》提到,觀察公司的法說會、股東會也是方式之一。一直以來,波克夏相當坦誠,好壞都會講,例如巴菲特 2024 年在股東會上表示,對影視巨擘派拉蒙(Paramount)的投資已認賠殺出。這能建立投資人的信任,也反映領導層願意為自己的決策負責。
他建議,看法說會時抓住 3 個重點:公司現在大約值多少錢?履行規畫和公司義務可能性有多大?在現有的條件環境,管理層及經理人工作做得如何?這能有效幫助投資人更了解這家公司,進行更準確的投資判斷。
循著蒙格和巴菲特的思路,不難發現,如果要對一家公司做那麼多功課、深入了解才能進場,分散投資幾乎不可能。蒙格說:「當你想追求卓越績效,又大量分散投資,這樣的想法簡直荒謬。」《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提到,最好把錢集中投在少數幾個項目,並耐心等待難得的「好球」出現。堅持自己的原則,當好的投資機會來臨時,充滿活力地把握住。
巴菲特也表示,集中投資的好處是提高投資人對一家公司的思考和了解。這和能力圈有關係,當投資標的愈分散,代表愈容易觸碰到能力圈範圍外的公司,從這個角度看來,分散不是在降低風險,反而是提高風險。而集中在你足夠了解的公司上,很難會出錯。
從獲利的角度也是如此,《聰明投資者的必讀書單》指出,分散投資雖然能減少個股下跌的風險,但市場暴跌時仍無處可逃;把投資組合集中在優良的公司,購買少數幾檔股票,更能取得高於市場平均的報酬。
波克夏就貫徹了這項投資心法,超過 75% 的股票集中在5支股票上。根據《富比士》(Forbes)報導,至 2024 年 9 月,公司投資組合前5名是蘋果、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可口可樂和雪佛龍(Chevron Corporation)。至於蒙格,在他 2023 年去世時,個人只持有 3 家公司的股票:波克夏、好市多(Costco)和《每日期刊》(Daily Journal)。
長期持有、集中投資的好處是,不容易受市場波動、景氣循環影響。巴菲特的名言是:「持有期限是永遠。」把眼光放遠,與其每年更動投資組合、緊盯大盤頻繁進出,把錢都花在繳稅和手續費上,不如買進出色的公司,讓獲利持續累積,創造複利。
1930 年生,現為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董事長暨執行長。主張投資熟悉的企業,長期持有,不被短期波動影響。2024 年帶領波克夏突破市值兆元大關,並登上《富比士》(Forbes)富豪排行榜第 6 名。
1924~2023 年,曾任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副董事長、每日新聞集團(Daily Journal Corp.)董事長,主張集中投資優良企業,主導波克夏收購時思糖果、投資 Apple 和比亞迪等重大決策。
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
與其抱持撿便宜心態、以價格為優先考量,價值投資更重視公司的內在價值,包含財務狀況、競爭優勢、管理團隊和未來發展等綜合評估。如果是好公司,即使價格稍高也值得投資。巴菲特和蒙格認為,市場價格易受短期因素影響,隨時間發展,具有內在價值的公司終究會帶來可觀的回報。
耐心等待難得的「好球」出現。堅持自己的原則,當好的投資機會來臨時,充滿活力地把握住。Waiting patiently for that rare “fat pitch”. You stuck to your principles and when opportunities came along, you pounced on them with vigor.——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
>>本文經<經理人>同意轉載。
賺錢要衝,賠錢要縮是做短線的祕...
可以預見,AI成為人人每天必備...
某年暑假前,我到一家科技公司進...
川普開啟關稅戰,全球股市有如坐...
隨著全球貿易戰升溫,股市震盪加...
0050砍保管費、全球投資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