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鄒(化名)是一名在加油站工作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常在洗車、擦車到一半時,受幻聽困擾而大叫,嚇到其他員工、客人,一度讓加油站長不知所措。
小鄒與站長深談後,站長發現他大叫是為了讓幻聽聲音變小,並不會傷害到其他人,也不會影響工作進行。於是站長對小鄒提供了「緩衝方案」:每次小鄒想要大叫時,可暫停工作,到加油站後面大叫完,再回來繼續上班即可。
在站長的體諒和協助下,小鄒在加油站順利工作了4年多,但不是每個員工都能像小鄒這樣幸運。更常見的狀況是,員工強忍著身心不適、持續上班,卻無法以最佳效率完成工作,形同「減效出席」。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統計,減效出席是職場中佔比最大(63%)的生產力損失原因。
「是優先考慮職場心理健康的時候了,」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系教授、衛福部國健署北區健康職場推動中心計劃主持人陳叡瑜表示。
陳叡瑜強調,工作人口是國家重要的經濟支柱,不健康的工作場所可能導致員工身心拉警報,間接造成企業經濟上的損失。
為避免身心狀態不佳而影響工作,員工可先注意自身身體狀況及情緒變化,是否有出現失眠、食慾改變、頭痛、胃部不適、煩躁、焦慮或憂鬱等情緒。同時也可注意是否在工作上出現效率降低、犯錯率增加、難有自信和工作不適應等表現。對此,嘉義市政府人事處提出7種遠離工作不適應的方法:
除了自救,也可積極運用現有資源。衛福部心理健康司於去年8月1日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30歲有情緒困擾的民眾,每人免費3次心理諮商。今年8月1日起再加碼,將原本15~30歲的服務對象,擴大至15~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青壯世代,希望接住更多有需要的人。
擴大方案中,符合年齡限制的青壯世代,可以透過衛福部網站查詢合作機構名單,每人有3次免費心理諮商,視情況評估是否須轉介相關醫療院所治療。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簡任技正李炳樟表示,有鑒於民眾心理問題的需求將會愈來愈大,已逐步增加「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心衛中心)」數量。從去年10月底的38處,截至目前增加至52處,明年預計要達到71處。現階段每個縣市至少都有1處心衛中心,有需求的民眾可就近尋求協助。
至於企業端,可以怎麼做?成祐精機股份有限公司總監黃禮宏表示,公司唯有理解員工的需求、把「人放在心上」,才能更有競爭力。他舉例,自己帶領的公司團隊除了提倡不叫職稱、只叫名字,打造「扁平的組織文化」,也避免在討論時使用情緒性字眼。主管、同仁間更不會一見面就問彼此家庭、婚姻、收入等問題,尊重個人界線。
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人資總監吳信鋐表示,諾富特屬過境旅館,無論是客人或員工的步調都很快。先前在飯店內爆發COVID-19群聚感染時,就有員工因不堪來自工作及家庭的防疫壓力,差點就要自殺。這時寫在一張小卡片上、可隨時撥打的「24小時員工諮詢服務專線」,就顯得至關重要。
同時,提供更多元且完善的心理健康講座與工作坊,則可在平時有效幫助員工減少工作壓力,提升心理健康。在實施相關心理健康促進措施後,諾富特不少員工反應,心理壓力降低、工作效率變高,也更懂得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
▍本文轉載自康健《你也「減效出席」了嗎?7方法逆轉「心累」職場,找回平衡》,作者:梅緣緣。
賺錢要衝,賠錢要縮是做短線的祕...
可以預見,AI成為人人每天必備...
某年暑假前,我到一家科技公司進...
川普開啟關稅戰,全球股市有如坐...
隨著全球貿易戰升溫,股市震盪加...
0050砍保管費、全球投資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