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事獅

川普重返白宮,新出台政策三方面解析!

一、川普關稅政策:

川普在前一任期的貿易政策上採取強硬立場,對中國啟動 301 條款調查,並自2018年起對總額達 3,700 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涵蓋電子、機械、化工等領域,中國則報復性提高美國農產品、汽車等關稅,直到 2020 年雙方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承諾增加美國商品採購及降低部分關稅。

此外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於 2018 年對進口鋼鐵與鋁分別加徵 25% 和 10% 關稅,歐盟、加拿大及墨西哥隨即實施報復性關稅,但最終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達成協議,撤回部分鋼鋁關稅。美墨加協議(USMCA)則取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對汽車製造與勞工權益進行規範,以提升美國製造業競爭力,顯示貿易協定與談判仍可促成關稅調整與撤回。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而本次關稅戰從川普於 2/1 簽署行政命令開出第一槍,將自 2/4 起對中國所有商品在現有基礎上加徵 10% 關稅,並且對加拿大與墨西哥所有商品課徵 25% 關稅,其中對加拿大能源商品課徵較低的 10% 關稅

加拿大、墨西哥隨後宣布反制行動後,雙方開始進行談判,使川普於 2/3 再次簽署行政命令,暫停對加拿大與墨西哥的關稅課徵,將關稅生效日從原先的 2/4 延後至 3/4,加拿大也表示對美國的反制關稅生效日同樣將延期一個月。此外中國也在 2/4 祭出對應的反制措施,主要集中於報復性關稅、關鍵礦物管制,並將矛頭對準美國公司等。

除了對加、墨、中的關稅威脅外,川普也表示很快將對歐盟祭出關稅措施,對電腦晶片、藥品、鋼鐵、鋁、銅、石油和天然氣等進口商品徵收關稅。

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於過往以 301、232 條款作為依據實施制裁,此次川普直接透過行政命令加徵關稅,使得貿易前景的不確定性隨之升溫。此外課徵關稅的商品範圍也從特定產業(如科技、金屬)擴大至所有商品(除對加拿大能源有所豁免)。但探究川普第一任期關稅戰、貿易戰背後原因,其主軸皆是為了要確保美國在科技和產業上的領先、打擊中國的發展趨勢,而關稅是用來增加對中國的談判籌碼,甚至透過關稅來與盟友們確立協議關係。因此我們可以預計,川普高機率是為了後續的談判籌碼在鋪路,實際上要全面開啟關稅戰的機率相對較低,實際狀況更有可能為當與盟友方的條件談妥後,關稅的威脅也有機會得到豁免。

後續川普進一步的行動可能包括:

  • 打擊「繞道」進口問題如越南在 2018 年首輪貿易戰中受益於中國轉單效應,透過進口中國中間品,在本地組裝後出口至美國,又或是過去中國透過如新加坡等第三方買家取得晶片等繞道進口問題。因此後續川普政府可能將強化這些灰色地帶的管制,並透過類似於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課徵來達到談判目的。
  • 取消 800 美元以下包裹關稅豁免權過去中國出口至美國的 800 美元以下包裹可免徵關稅,川普於美國時間 2/5 取消該豁免權,但隨後又於 2/7 恢復,不排除未來恢復該措施的可能性,對中國低價跨境電商帶來衝擊。
  • 針對重點產業出手以爭取技術回流除此之外,川普先前曾多次提及對晶片課關稅的可能性,若未來川普對台灣實施關稅制裁,由於台灣的 AI 伺服器和資通訊出口以美國為主,因此這類商品將首當其衝。然美國當前仍高度依賴台灣的晶片技術和產能的支援,且台廠可透過技術和產能優勢,把關稅成本轉嫁回美國主要客戶,因次對特定戰略產業課關稅的用意,更高的可能性在於爭取談判籌碼,以吸引資金與技術進駐美國,走入極端情境機率不高。
資料來源:Trendforce、財經M平方整理

二、川普能源政策:

川普於第一任期即大力支持傳統能源,包含撤銷歐巴馬政府因應氣候變遷及能源相關的多項行政命令,並鼓勵石油和天然氣的探勘和生產等,美國的石油淨進口量也在川普執政期間正式轉負,代表美國成為了石油淨出口國,達到了一定程度的能源獨立。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此外川普在任期間曾退出巴黎協議,認為該協議束縛美國發展,並使美國商界處於不利地位,儘管已承認氣候變遷並非騙局,但川普仍不改以經濟發展為重的態度,不希望因對抗氣候變遷而拖累整體發展。

而在本次任期中,川普不改其追求化石燃料的目標,預期這將使美國原油產能將持續擴大,並希望以控制能源價格成為抵銷關稅通膨的重點策略。其他川普提出相關能源政見包括:取消有利電動車和節能混和車的法規、放寬發電廠的污染規定;廢除氣候法規措施,能源出口方面降低對於天然氣汽車的監管、允許大量天然出口的協定等等。

而在 2/3 川普簽署的行政命令中,與能源相關則包含:

  • 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並追求擴大能源生產,包含加速能源基建、促進能源精煉與運輸、鼓勵在聯邦土地和水域進行能源勘探和生產、充分利用阿拉斯加自然資源等。
  • 撤銷拜登政府多項支持乾淨能源發展、阻礙傳統能源生產的行政命令。

除了行政命令簽署外,川普也在 1/23 達沃斯演講中,表示會要求沙烏地阿拉伯和 OPEC 降低油價。

後續建議持續關注美國原油產量,預期會在川普任內進一步增加,有助於舒緩油價、壓抑通膨,這也一直都是川普用來抵抗關稅對通膨造成隱憂的核心策略。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三、川普的金融監管政策:

川普在第一任期時對金融監管態度為放鬆監管、促進經濟增長,主要目標是減少對企業、銀行與金融機構的約束,以促進投資與信貸活動擴張。例如川普在 2018 年簽署 《經濟增長、放鬆監管與消費者保護法案》(Economic Growth, Regulatory Relief,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S. 2155) ),使系統重要性銀行(SIFI)的門檻自產 500 億美元提高至 2500 億美元,讓中小型銀行免受嚴格監管。並減少對沃克爾規則(Volcker Rule)的限制,使銀行更容易從事自營交易與投資。

在本次任期中,市場最為關注的金融監管政策即為巴賽爾協議 III 草案的終局之戰,原先草案要求大型銀行將資本要求提高 16%~25%、小型銀行提高約 11%。然而川普對於金融監管較為放鬆的態度,預計可能將無限期推遲巴賽爾協議 III 計畫的實施。

除了對金融監管政策的放寬,川普對於加密貨幣的態度也有所轉變。過去川普對加密貨幣的態度較不友善,認為加密貨幣的價值高度波動且會助長非法行為,並強調美元的重要性。但現在川普對加密貨幣已從不友善轉為支持,在 2024 競選期間,川普曾多次表示支持比特幣挖礦活動、承諾降低對加密貨幣監管、可能建立比特幣戰略儲備等言論,並希望美國將成為世界加密中心和比特幣超級大國。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四、川普政策的未來影響

前面的章節中我們從關稅、能源及金融監管三個面向解析川普的各項政策,那麼這些政策未來將對上述三個領域帶來什麼影響?

關稅方面,與 2018 貿易戰時類似,供應鏈將發生移轉、全球對外直接投資(FDI)模式產生變化,UNCTAD 資料顯示,近三年來,全球廠商的對外直接投資模式,更多地轉向綠地投資模式。其中新興亞洲可能從中受惠,UNCTAD 在 2024 年全球投資報告中指出,新興亞洲獲得的綠地投資冠居全球,又以東協、印度對資金的吸引力最強,不僅是歐美日韓的跨國企業,中資企業的角色也在近 1 ~ 2 年異軍突起,顯示在貿易戰之下,尋求供應鏈分散並不只有以歐美為代表的外資企業,中國企業也在加速朝海外佈局製造業產能,全球製造業將面臨兩套供應鏈體系的碰撞。

資料來源:UNCTAD、財經M平方整理

能源方面,從民生角度觀察,根據智庫榮鼎集團 (Rhodium Group) 研究,若川普確實取消有利電動車和節能混和車的法規,汽柴油使用量上升可能會使家戶平均能源支出增加,不過如前段所述,在川普大力增產原油下,整體油價受到壓抑能夠抵銷關稅戰帶來的通膨,對整體通膨放緩進程以及寬鬆貨幣政策有正面影響,只要通膨預期並未失控上升,聯準會今年不再度升息依舊是基準情境。

加密貨幣方面,預計在川普放鬆金融監管政策下,加密貨幣重要性提升的同時,價格波動性也將放大。但在加密貨幣的未滿足貨幣三大基本功能:交易媒介、計價單位、價值儲藏下,目前完全取代美元的機率低。

智能理財基金投組,投資費用永久0元!

小粉獅

最近文章

不斷精進的投資之路

賺錢要衝,賠錢要縮是做短線的祕...

1 天 以前

AI對哪些職業衝擊劇烈?吳恩達:「這一群人」最受影響

可以預見,AI成為人人每天必備...

3 天 以前

看懂問題的底層邏輯

某年暑假前,我到一家科技公司進...

4 天 以前

關稅戰烽火連天 公用事業減震防災

川普開啟關稅戰,全球股市有如坐...

6 天 以前

2策略波段操作可轉債拉高勝率

隨著全球貿易戰升溫,股市震盪加...

1 週 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