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新世代管理」超過了十年,接到大型企業的邀約課程不足為奇,但讓我訝異的是,新人年薪從二○○萬元起跳的世界第一科技大廠竟然也找上了我談這個議題,可見即使是一流企業,也無法避免新世代離職率居高不下的困境。
記得這家企業當年(二○二一年)來找我時,一年內新人離職率為十七.六%,創下五年新高,而歷經三年改造,二○二三年已大幅降低至八.九%。
面對新世代對企業的衝擊,主管是不是也有以下這兩種感覺?
1.發現新世代對於企業的衝擊似乎沒有緩解,而且感覺影響愈來愈大。
2.高階或主管的觀念調整速度過慢,感覺上下鴻溝明顯而無法抹滅。
先說結論,如果您有上述兩個想法,那麼恭喜您,您很可能和前述的世界一流企業一樣,屬於能「正確預知」的一群主管。
目前最令人擔心的是,擁有以上認知的企業老闆或高階主管真的偏少數,即使新世代衝擊公司的現象正在逐漸升溫,但是企業真的有完整認知嗎?我研究新世代的現象超過十年,前幾年走得很孤獨,因為幾乎所有的企業都認為:新世代怎麼會是問題?這麼多年不都是這樣嗎?人不好,再換、再找就有了!
但是這次是真的,而且回不去了!
近幾年來,有許多優秀企業發現新世代在內部引發的衝突愈演愈烈,我發現企業對於新世代的敏銳度,可分為「早日處理、快速解決」的先知企業、「繼續觀望、期待消退」的有感企業,以及無感企業三類,以下分別討論。
1.最早感受到新世代在組織裡的衝擊和影響,發現狀況和過去不一樣。
2.開始認真檢討年輕人的離職原因,並且分析原因。
3.中基層主管願意分享真實的管理情形,並且分享管理經驗。
4.公司舉辦討論新世代管理困擾的會議變多,並且找出這些困擾和業績未達成的關聯性。
5.層峰和高階主管的敏銳度高,願意帶頭調整,寧可先花時間和成本,開始從上而下進行心態調整和教育訓練。
6.舉辦相關完整的教育訓練,並且要求將訓練成果帶回工作場域運用。
目前這類正視新世代對企業運作造成的問題的影響,並找出確實解法的「先知企業」,佔比大約只有兩成。
1.這些企業不是沒有感覺,只是感覺不大,也不痛。
2.當基層主管往上反映,中高層覺得主管應該自己想辦法解決。
3.大多數高層認為這不是問題,或者問題不大。
4.認為年輕人離職是直屬主管能力不足,或者是招募的人不對。
5.公司要求人資(HR)調整找人的策略,不要再找「不能配合公司的人」進來,卻沒發現「不能配合公司」已逐漸變成常態。
6.會辦教育訓練,但要求不要花太多時間,講重點就好。
我很常接到這類企業的邀約,信上寫著:「希望邀請老師來上課……」,但後面緊接著寫,「由於本公司主管事務繁忙」,授課時間約只有一至二小時(甚至還有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四十分鐘的要求),希望我可以「擇要說明」新世代對企業的衝擊和影響,並告知主管怎麼解決,最好也能舉出一些實際案例。
接到這種邀約我都只能嘆氣,畢竟能力有限,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解決這麼複雜的課題,實在力有未逮。目前至少有六成的公司,都是屬於這類「有感企業」,雖然已開始針對新世代管理問題進行調整,但信念不夠堅定,高層仍然認為這是屬於年輕人自己的問題。
這類企業對於新世代管理無感,通常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真的沒碰到,例如人力流動低,很少用新世代的傳統企業;另一種就是在實際運作上並非沒有問題,但是公司視而不見,完全當作沒這件事的企業。
我們發現,有些人資主管已經預見了跨世代的管理問題,並且開始大聲疾呼,但除非能喚醒高層,不然大多數主管仍停留在「問題不大、不必多慮」的夢境中。
就算企業有感,主管也容易抗拒。
另一方面,即使企業慢慢有感,對於首當其衝的中基層主管來說,仍出現不少抗拒:
許多第一線主管覺得,過去就是這樣帶人,為什麼現在要改變?
當初,這些中基層主管也是這麼被要求的,好不容易熬過來之後,現在卻不能用同樣的方式要求同仁,反而要改變自己的心態和方法好言相向,一時之間實在難以接受,甚至覺得放下身段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所以即使參加了公司安排的訓練,上課過程中大多很抗拒,回去也很容易打回原形,這是因為大多數中基層主管都在威權體制下成長,已經習慣了被指揮和打壓。等到時代改變了,必須運用不同的手法帶領團隊時,其實他們不是不知道應該要改變,而是沒有人教他該怎麼改變。
▍ 本文節錄自《帶心不帶累的跨世代主管學》, 李河泉著, 天下雜誌出版。由Pubu電子書城授權轉載。
不想爬樓梯,買電梯大樓就對了,...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對多國擴大...
住電梯大樓還有很多細節都須確認...
投資股票、ETF獲得的股利,也...
申報綜合所得稅時,有許多項目都...
以 Netflix 起始的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