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換發新的身分證「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下文簡稱為數位身分證),我們的個資將存在數位身分證的晶片上,第三方需要得到密碼授權才能取用,資安防護提升;此外,數位身分證也能結合健保卡、駕照,並能綁定手機,操作上更加方便。以下,是數位身分證3大特點:
1. 卡面只顯示 6 項個資,透過 3 組密碼保障資安
為了保護隱私,數位身分證的實體欄位資訊只有姓名、身分證字號、照片、生日、配偶、戶籍地址等 6 項個資,至於父母姓名、出生地等資訊則存在晶片內,必須得到密碼授權才能取得。關於密碼,每個使用者可以設定 3 組密碼,1 組是身分證後六碼,可以授權讀取身分證實體欄位上的個資;另 2 組是自訂,長度為 6 到 8 碼,可授權父母姓名、出生地等晶片加密個資。此外,數位身分證沒有儲存功能,使用時不會留下紀錄,可保障使用者的個資安全,也避免被第三方監控。
由於身分證數位化,未來有高達 80% 需要用身分證辦理的業務,例如報稅、公投聯署、申請電子病例、查詢退休金、申請津貼與補助等都可以在線上辦理,省下去各種單位「跑 RPG」的時間,也讓政府單位無紙化,提升作業效率。
換發數位身分證之後,政府也將開發「行動身分證 APP」,並將駕照、健保卡等證件與身分證結合,未來出門不用帶各種卡,開車、看病用一張身分證就可搞定;甚至不帶身分證也 ok,用手機就可以走天下。
台灣目前使用的紙本身分證是第 6 代版本,從 2005 年開始使用。但是德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已陸續換發數位身分證,而愛沙尼亞可說是數位功能最強大的國家,除了結婚、離婚、買房外,任何大小事都能夠過數位身分證在線上搞定。
雖然台灣也發行含有晶片的卡片,例如健保卡和自然人憑證 IC 卡,然而這些卡只有單一功能。未來數位身分證將內嵌自然人憑證,透過政府骨幹網路(T-Road)連接各單位的資料庫,因此可整合健保卡、駕照等多功能,處理跨機關業務。此外,只要在一處新增、修改個資,未來在各個機關都可以使用,省去重複註冊個資與跑流程的時間。
然而,不少人對數位身分證的資安有疑慮,因此未來換發數位身分證後,可能會有一些人不開啟數位功能,把它當作傳統紙本身分證使用。政府若要提升人民對數位身分證的信任,讓數位功能普及,追求智慧政府、智慧國家願景,就需要處理人民的疑慮,思考個資的蒐集與管理方式,資安管理機制等等,提升數位身分證的資安與人民信任。
參考資料來源:
1.《內政部》:〈 數位身分識別證 (New eID) 簡易問答集 〉
2.《數位時代》:〈 數位身分證即將上路,我們準備好改變了嗎?〉
3.《ELLE》:〈 台灣全新「數位身分證」真的要啟動了?超便民 5 大亮點整理,綁定手機、加密個資還有一堆小細節!〉
本文由《TechOrange科技報橘》授權發佈。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9/07/11/sofu-open-banking-fintech-student-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