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於4月8日正式解除封城,中國迎來對抗疫情的階段性勝利。隨著武漢疫情的穩定,中國的經濟生活,也已經陸續恢復,企業也重新復工復產,多家商場恢復營業。
萬人調查集團統計了中國疫情期間主要的消費支出變化。從這個調查統計結果看到,一二三線城市的人群在餐飲消費降幅較為一致,平均下降比例均在55%-58%之間。疫情都在家裡,穿著睡衣,宅在家成為大家的常態,衣服不買了,妝也不化了,所以我們看到化妝品,還有服飾的消費支出下降的比較多,服飾和化妝品零售支出下降24.9%。
這次的疫情,讓每個人的生活上有所改變。之前,在中國發生的消費行為變化,現在,在全球從歐洲,美國到印度及其他國家正在陸續發生。
按調查結果,29.3%的消費者選擇疫情結束後,首要消費的是「餐飲美食」,另有15.8%的消費者選擇「逛街買買買」。疫情結束後在滿足口腹之欲之後,還想消費的是什麼?運動健身會成為淨成長最高的類別,由於此次疫情的特殊性,人們對「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關注空前,疫情結束後,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運動成為大勢。與之相關的運動服飾、運動器械、運動課程等一系列消費也會隨之提升。
此外,全身健檢、保健養生等主題消費形成新一輪的消費潮流,餐飲、生鮮的熱度也仍會持續。另外,家庭護理類,美妝類,還有服裝,鞋類等相關的消費也都會恢復。
在中國,因為疫情控制住,已經開始復工,消費恢復較快。但是已開發國家服務行業占GDP的比例高,以服務業為主的這些人,部分以工作天數算工資,如果民眾被迫只能居家隔離,則他們的收入就基本為零或者大幅的減少,這種情況就會造成大量的失業,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失業救濟金人數從三百萬到六百萬都是創下歷史,從來沒見過的新高水準。
這種情況,就讓整體的消費開始趨於謹慎,只有日常消費及必須消費還能持續。其他的可選消費(註:指的是非生活必需品,例如旅遊、奢侈品、汽車、傢俱等)在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能不消費就不消費,所以當收入預期改變後,可選消費影響會較大。
藉由這次疫情的影響,很明顯的觀察到日常消費及必須消費的種類,受到疫情的影響最小,品牌強的消費品更具優勢。而可選消費及耐用消費,例如汽車,家居,旅遊等的影響大。但疫情後,這些可選消費在後續可能出臺相關刺激政策的因素下,會出現消費需求恢復的情況,整體消費行業還是可以利用此次疫情股市暴跌機會來佈局。
我們經歷了第一波衝擊,主要體現為各類風險資產價格暴跌,這是因為擁擠交易的踩踏現象,目前在各國央行努力下,短期問題已經解決。預計第二波衝擊有可能在幾周內到來,因為各國上市公司將陸續公佈第一季度的財務報告。
此次疫情將導致盈利大幅下降的行業是能源(因油價大跌),非必需消費品(因為居家隔離)和工業(因為許多經濟活動暫停),與先前的經濟衰退结論一致,必需品消費,衛生保健和公用事業等防禦性行業受到的影響較小。之後還要關注第三波衝擊可能來自政治領域。
在沒有疫苗和有效治療手段之前,防控疫情和復工復產之間的矛盾將是長期的,所以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按照可能發生的事件和影響進行壓力測試,做好應對各種市場衝擊的準備和預備方案。
本文由今周刊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