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堂-中美貿易戰
由於中國大陸為美國第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 :就是美國大量從中國大陸進口貨品),且美國總統川普認定中國大陸限制外資進入國內市場、竊取智慧財產權、強制技術移轉,並指控中國大陸政府利用現金補貼、優惠融資、稅賦減免及其他優惠政策等形式資助國內企業,不公平的貿易條件損及美國企業競爭力,因此早在2017年4月,美國就決定對中國大陸祭出貿易保護措施。
開啟關稅貿易戰
去(2018)年1月份美國小試水溫,對進口太陽能產品及洗衣機分別課徵30%及50%關稅,3月份再對進口鋼、鋁分別課徵25%及10%關稅,中國大陸則予以反擊,宣布對美國的豬肉、水果等128項產品課徵15%~25%關稅,兩國間的糾葛至此浮上檯面。
4月份,美國公布對中國大陸價值500億美元、包含1,300項以高科技工業產品為主的關稅制裁清單,中國大陸也不甘示弱,揚言將對等值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06項美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雖然加徵關稅沒有即刻實施,但兩國元首及官員的隔空叫囂、威脅恫嚇,沒完沒了地洗版,使貿易戰火越演越烈。
後來,兩國雖然一度在5月份達成暫停貿易戰的共識,但7月份劇情突然翻轉,川普瞄準「中國製造2025」,正式對中國大陸工業機械、通信技術等價值34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8月份再對16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針對美國兩次攻勢,中國大陸皆對等值美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回擊,9月份美國進一步對中國大陸價值2,0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並預定2019年1月1日起,加徵關稅稅率將調高到25%。以中國大陸每年出口至美國的金額約5,000億美元估算,前後加徵關稅的2,500億美元就占了一半,且川普更威脅不排除對5,000億美元的中國大陸進口商品都加徵關稅,這次,中國大陸則宣布對美國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5%~10%關稅,在雙方你來我往之下,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
貿易談判現曙光
戰爭沒有絕對的贏家,據世界銀行估算,美國單單因進口成本上揚所導致的一年損失就高達688億美元,將近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4%,而隨美國提高關稅壁壘,衝擊中國大陸出口表現,並使2018年以來中國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呈現下滑態勢,終於,兩國在2018年12月初達成為期90天的停戰協議,並持續進行貿易談判,為2019年的和談帶來一線曙光。
目前川普的態度已出現軟化,不僅在今(2019)年2月宣布延長停戰期限,而且多次指出貿易談判出現實質進展,另一方面,中方也有所讓步,包括對美國進口的汽車及其零組件暫停加徵關稅、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刪除「中國製造業2025」字眼及增加進口美國大豆等,而兩國原本劍拔弩張的情勢亦已逐漸和緩,雙方皆朝最終簽訂協議和解的方向而努力。
由於美國及中國大陸分別是全球第一及第二大經濟體,因此貿易戰對於全球景氣的影響舉足輕重,歷經之前僵持超過一年的大混戰,國際信評機構穆迪最新調查顯示,全球商業信心已降至金融危機以來新低,顯得「非常脆弱」,究竟美國和中國大陸能不能握手言和,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活動期間:優惠(折價券)領取時...
賺錢要衝,賠錢要縮是做短線的祕...
可以預見,AI成為人人每天必備...
某年暑假前,我到一家科技公司進...
川普開啟關稅戰,全球股市有如坐...
隨著全球貿易戰升溫,股市震盪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