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5/45上班族健診:選對理財方法,財富自由不是夢

怎麼存第一桶金、買房頭期款?怎麼確保退休後生活無虞?《Cheers》雜誌採訪理財作家劉憶如、「小資女艾蜜莉」張紫凌,以及「怪老子理財」網站站長蕭世斌,為3大年齡層的上班族詳細解說,「財富自由」絕對不只是夢想!

者/何楷平 Cheers雜誌第195期 2016-12-01 圖片來源:pexels

健診CASE 1:25歲職場新鮮人

理財目標→35歲存到第一桶金

大學畢業就到澳洲打工度假的瑋瑋,回台後,在出版社當英文編輯。每月2.5萬元的薪水,扣掉房租、生活開銷、偶爾和朋友的聚會支出,每個月存不了什麼錢。

放眼未來,瑋瑋希望開始存下第一桶金,目標是35歲存款達到100萬元。

雖然現在薪水不多,但在澳洲2年已存10萬元,距離100萬的實際差距是90萬元。若10年內要存到90萬元,等於每個月必須存7,500元(90萬÷10÷12=7,500)。

但以瑋瑋目前的收支來看,每月只剩下3,000元,10年下來只有36萬元,就算加上年終和三節獎金,距離目標還是很遙遠。

  • 專家診斷》理財作家劉憶如

解方→遞減存錢法,愈存愈少卻愈滾愈多錢

理財作家劉憶如分析,瑋瑋的優勢是有一筆10萬元存款,與其放在銀行,不如善用複利方程式,把握10年黃金時間,放大這筆錢的價值。

劉憶如觀察,年輕人沒時間理財,而且多半缺乏毅力,但理財是一場耐力賽,必須讓存錢變得愈來愈輕鬆,才能增加動力、維持續航力。

因此,她提出一套「遞減存錢法」:只有頭幾年辛苦一點,必須存入比較多錢,到了第四、五年之後,存入的錢愈來愈少,負擔愈來愈小,但依然可以達到理財目標。

第一年,瑋瑋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將原有的存款10萬元,投入到利息5%的商品,一年後就會得到5,000元利息。

接下來,就是瑋瑋「先苦後甘」的開始:第二年,每月投入7,916元;第三年,每月投入7,500元;第四年,每月投入7,083元……以此類推,到第九年,每月投入5,000元;第十年,也就是最後一年,每月投入4,583元,到第十年滿期後,瑋瑋只要連本帶利,贖回本金加利息,就能達到100萬元的目標。

不過,這裡必須先處理兩個問題:一是每月存近8,000元,要怎麼做到?二是,利息5%的商品又是什麼?

接案賺外快,爭取加薪

首先,處理第一個問題。現在月薪2.5萬元、每月只剩3,000元的瑋瑋,如何從第二年開始,每月存到7,916元?

劉憶如以自身經驗建議,年輕人應善用工作、睡眠以外的8小時,投資自己。因為瑋瑋還年輕、而且英文不錯,可以接一些家教、翻譯的案子,每月再增加3,000~4,000元收入,並不困難,還能強化既有專業。

如果沒有餘力賺外快,則要想辦法加薪。因為從第二年開始,瑋瑋每月須投入近8,000元,依照目前狀況,第二年也月存3,000元,再加上第一年每月留下的3,000元,其實第二年只要想辦法加薪2,000元即可(7,916-3,000-3,000=1,916)。第三年的幅度也相近。

外幣定存,利息上看5%

接下來,第二個問題就簡單了,劉憶如推薦外幣定存。目前外幣定存利息最高的是南非幣,一個月定存年息將近5%,是台幣定存的4倍之多。

定存的收益是利息,幾乎沒有風險;但外幣有匯率風險,也就是當匯率波動,貨幣價值會有漲有跌。不過,因為瑋瑋做長期投資(10年),且定期分批買進,報酬率高、複利效果大,且時間拉長、分散投資成本,自然不必太擔心。

健診CASE 2:35歲中堅上班族

理財目標→45歲存到房屋頭期款

在貿易公司上班的阿儒,是標準的小資族。他和妻子在台北租屋,在邁入35歲後,一直希望能買房,讓家庭生活更穩定。

現階段的阿儒生活無虞,偶爾也能吃大餐、帶家人出國;雖然存款近百萬,但距離買房頭期款,似乎還有一大段距離。

假設頭期款以250萬元來算,今年35歲的阿儒,目標是45歲時持有這筆錢。由於銀行存款已有80萬元,等於他必須在10年內存到170萬元。

目前阿儒月薪4萬元,換算年薪為48萬元,扣除每年保費、房租後,每年可配置資產約21萬元,就算阿儒省吃儉用,每月只花1萬元,一年頂多存9萬多元,10年後也只能存到93萬元。

阿儒該怎麼做,才能在45歲存到房屋頭期款?

專家診斷》理財作家小資女艾蜜莉

解方 →3個公式選股,買在低點

理財作家艾蜜莉指出,雖然阿儒的薪水不算高,但只要把握時間、選擇低點進場,想在10年間滾出170萬元,並不是太難的事。

艾蜜莉解釋,景氣每7~10年循環一次,只要選對股票、抓準時機點,投入的金額就有機會翻倍成長。

選股是一門學問,她建議,可以掌握3個原則:

上市10年以上:可確保該公司經營較穩定。

每年固定發放股利/股息:代表該公司每年都有賺錢。

排除原物料概念股:受產業特殊性的影響,供需失衡無法直接反映在股價,導致原物料的景氣循環周期,比其他類型股票更長,不是投資首選。

符合上述條件的股票很多,但如何判斷是否買在低點,就要看股票的內在價值。艾蜜莉提供3個股價公式,沒有複雜算式,就能知道能不能買!

歷年股價法:歷年股價最低價平均值=便宜股價

「歷年股價法」顧名思義,就是歷年「股價最低價」的平均,是最簡單、易懂的股價公式,適合股價波動不大的成熟企業。

以仁寶(2324)為例,近10年每年最低價平均值為21.39元,高於21.39元就不算便宜;另外,也可以歷年「每年平均價」平均值,算出28.90元的股價,只要低於這個數字,也不算買貴。

平均股利法:平均股利×15=便宜股價

平均股利法適合「定存股」。平均股利乘以15,是指「15年內回本」。

艾蜜莉解釋,買一張股票以20年回本很合理,換句話說,平均股利×20=合理股價,平均股利×15=便宜股價。不過,既然希望投資更有效率,艾蜜莉建議設定15年。

以中華電信(2412)為例,近10年平均發放股利為5.1元,套入公式5.1×15=76.5,意思就是,76.5元是中華電信的便宜價,高於76.5元都不算便宜。

本益比法:近4季EPS×歷年最低本益比平均值=便宜股價

適合股價和業績連動大的企業。EPS就是「每股盈餘」,上市公司會定期公布EPS;本益比則是股價和EPS的比值(本益比=股價÷EPS),反映市場對於股票的評價。

以遠傳(4904)近10年最低本益比平均值來算,便宜股價為46.48元。若將算式中的「最低本益比」換成「平均本益比」,則算出合理價格53.04元。

不過,每種選股公式都有優缺點。例如平均股利法,不適合評價具有成長潛力的個股;本益比法,則不適用於景氣循環股,也就是股價隨景氣好壞而有明顯漲跌的股票。總之,不要太仰賴單一公式,艾蜜莉建議應套用不同公式,算出來都能在合理的價格範圍內,才是最保險的算法。

懶得選股?就看「台灣50」

台灣50是一檔ETF(指數股票型基金),近10年來平均發放2元股息。若阿儒想靠台灣50在10年內賺到頭期款,有可能嗎?艾蜜莉強調, 關鍵在於時間。

景氣每7~10年循環一次,阿儒的投資時間有10年,至少會經歷一次景氣循環,而每次循環的股價高低點,價差達1倍、甚至2倍,並不罕見。

以台灣50為例,今年股價約在60~70元,2008~2009年曾一度下探30元。換句話說,股價30元時,一張ETF(代表1,000股)的投資成本為3萬元,等股價漲2倍來到60元,連同本金就有6萬元的收益。

因此,阿儒的投資成本,只要抓頭期款250萬元的一半,即125萬元就夠了。扣掉原有存款80萬元,只差45萬元。也就是說,阿儒只要在台灣50出現便宜股價之前(現在還不是,所以還有時間),想辦法再存下45萬元,加上精準抓對時機,他就有機會在10年後存到頭期款。

45歲資深經理人

理財目標→60歲存到退休金

今年45歲的小吳,是百貨業中階主管,工作20多年的他,已小有積蓄,平時沒有理財,但未婚的他沒有家累,生活過得不錯,也會出國度假犒賞自己。

雖然存了一筆錢,也有一間房子,但因為升遷遇到瓶頸,加薪幅度不如往年,小吳開始思考退休金的問題:「以現在的收入,幾歲才能存到退休金呢?」

退休金的多寡,主要牽涉到2個變項,一是「每月花多少」以及「退休後活多久」。小吳預計60歲退休,假設他能活到100歲,等於還有40年的退休生活。

小吳期望的退休生活,是未來40年每月至少有3萬元退休金,扣掉每月可領勞保年金1.6萬元(合理推估),則他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存到至少672萬元〔(30,000-16,000)×12×40=672萬〕。但這還沒有納入通膨因素,40年後的672萬元,實際價值還要再打折。

工作20年、努力存錢的小吳,銀行存款不過150萬元,剩下15年可以打拼,要追上理想的退休金,真的有可能嗎?

專家診斷》「怪老子理財」站長蕭世斌

解方→選擇投資報酬率5%~7.5%標的

距離60歲退休,45歲的小吳還有15年的時間,但這不代表60歲以後,就只能吃老本。

「怪老子理財」網站站長蕭世斌認為,小吳要達到「60歲存到退休金」目標,一點都不困難,重點在於,現在趕快開始投資,而且即使退休後也不能中斷,要選擇風險較低的標的,才能在降低風險的同時,依然達到抗通膨的作用。

每月投資8,833,退休不間斷

算得更精準一點,納入通膨率2%計算,並扣除每月勞保退休金1.6萬元(合理推估)後得知,小吳在60歲那年的「退休準備金」為720萬元。換句話說,小吳在60歲退休那年,必須存到720萬元,他才能在往後40年的退休生活,達到月領3萬元退休金的理想。

如果將小吳的銀行存款150萬元納入,他必須從現在開始,每年投資10萬5,995元,等於每月投資8,833元(105,995÷12=8,833)。

每月投入8千多元,15年後就能存到720萬元嗎?這當中的關鍵在「投資報酬率」。蕭世斌說,退休前的投資報酬率需達7.5%,退休後的投資報酬率達5%,就能達到上述目標。

因此,選擇能達到「理想報酬率」的投資標的,就是最重要的關鍵。

可選擇指數型基金或ETF

蕭世斌建議,若想達到5%~7.5%的投資報酬率,可以選擇指數型基金,或是ETF(指數股票型基金)。

指數型基金和ETF互為兄弟,都是追蹤「指數」,差別只在於後者可跟券商下單。指數型基金和ETF的組成、比例和其追蹤的指數幾乎一致,投資績效等於指數的績效,指數上漲,指數型基金和ETF也會跟著漲,反之亦然。

由於指數型基金和ETF屬於被動式投資,排除基金經理人的主觀操作,且範圍涵蓋該區域的所有股票,個別股票的漲跌相抵,就是反映該區域的經濟景氣,投資不以打敗大盤為目的,而是接近大盤走勢。

以MSCI新興市場指數為例,10年年化報酬率達15%,只要選對市場、拉長時間投資,超過5%~7.5%報酬率並不困難。

舉例來說,如果看好台灣市場,可選擇追蹤以台灣50指數為對比的ETF台灣50;看好美國市場,則可選擇追蹤以道瓊指數、NASDAQ為對比的指數型基金和ETF。

此外,蕭世斌也建議,MSCI世界指數(MSCI World Index)是由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所編製的證券指數,指數類型包括產業別、國家、地區等等,範圍涵蓋全球,能反映國際股票市場,因此,如果不確定區域的經濟情勢,追蹤以MSCI世界指數為對比的指數型基金和ETF,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一銀行現在攜手MONEY錢打造「夢想存錢計畫」,方便用戶可以量身打造專屬自己的夢想目標、金額及天期,並且在築夢的同時,結合記帳及實際金流的功能,讓儲蓄不再只是「紙上存錢、帳戶空空」,而是一點一滴地真實存入,享受持之以恆實現夢想的成就感。

立即建立夢想帳戶:https://twfirstbank.pse.is/3f5b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