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事獅 月薪只有 3 萬,每個月該存多少錢?年輕人 4 大理財問題,學校不會告訴你的事…中了幾個? 因疫情讓求職難度提高,找工作變得更加不易。 By 小粉獅 / 2022-11-04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自2021年 5 月升溫,各級學校史無前例舉辦線上直播畢業典禮,畢業生無法與師長、同學互道珍重告別,即各自奔向下一個人生挑戰,但因疫情讓求職難度提高,找工作變得更加不易。相較於以往,這群 18~26 歲的 Z 世代(泛指 1995~2003 年出生的族群),須花費更多時間才能找到兼職或正職工作,不過,Z 世代年輕人從小在數位環境成長,透過網路接觸到的資訊較過去豐富,也因此容易更早建立基本理財知識,例如了解儲蓄的重要。 兼職感嘆賺錢不易努力儲蓄不亂花用今年是大三生的瑋凱,除了把握時間充實大學本科系的專業,也趁著課後空檔兼職,藉此揣摩踏入社會後的上班族角色,累積工作經驗和維持存錢習慣。談起養成儲蓄習慣的過程,瑋凱說,早在高中時就有打工經驗,雖然後來因為要衝刺學測而暫停,但也因此學會存錢,「親自體會到賺錢很辛苦,才更要守住得來不易的金錢。」基於不隨意浪費的信念,目前在餐飲業兼職、月收入近 2 萬元的瑋凱,對飲食不太要求,每天頂多吃 2 餐,費用控制在 100 元以內,其中一餐可能在家裡吃或吃公司提供的餐點,加上沒有其他物質慾望,扣除飲食費、交通費等基本開銷後,每月幾乎能存下一半以上的薪資。即使儲蓄比例相較同齡層來得高,瑋凱仍然對目前的理財方法沒有十足信心,他表示,只知道要把辛苦賺到的錢存起來,想藉由記帳掌握每月支出存更多錢,卻很難長久堅持下去,也不確定明年離開校園能否立刻找到工作,他迫切地想知道如何透過投資加速資金累積,及早為畢業後可能的短暫「失業」做好準備。 想學投資怕虧損僅用儲蓄險當保障此外,剛工作滿 1 年的禹芯,大學畢業後 3 個月終於找到第一份工作,性格保守的她目前僅以定存、儲蓄險當理財工具,近期因為疫情減少出遊、外食等支出而多存到一筆錢,成為她想學習理財的動機。禹芯說,除了定存之外,參考親友與網路媒體得到的資訊,逐漸對股票、基金等投資工具產生興趣,雖然嘗試上網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但因擔心虧損,始終無法跨出第一步。至於保險,她只有儲蓄險,沒有其他保險配置,聽別人說做好人生風險轉嫁很重要,面對複雜的保險商品,實在無從下手,怕花大錢還買錯保單。除了瑋凱和禹芯外,本刊採訪團隊另外專訪了 2 名未滿 30 歲的小資族,他們一致提到,從小長輩都會教導儲蓄觀念,工作後也一直維持存錢習慣,但直到工作 3 年多後才意識到,呆呆存錢要完成買房等大筆支出的人生計劃很困難,選擇從定期定額投資 ETF 或基金開始累積投資經驗。 待業時間長沒關係靠理財加速財富累積從上述案例可以發現,Z 世代族群對理財知識學習有迫切需求,但應逐步建立正確觀念,別心急求快。近期台股航運題材受矚,許多小資族看到其他投資人翻倍賺進收益後,跟著成為持有「船票」的水手,殊不知股海波動難測,也沒有評估風險的判斷力,損失部分積蓄後,只好忍痛認賠出場。另一個財務風險是,不少人在發生意外或生病後,才發現保險的重要,或即便有買保險,卻在申請理賠時才知道自己保障不足。從以上這群年輕世代可見,職場新鮮人轉變為輕熟齡族後,理財規劃由儲蓄逐漸深入投資、保險等面向,但在過程中遇到存錢阻礙、投資工具選擇、保險配置等問題,很多人不知如何解決。接下來我們邀請專家提供可行方法,協助年輕人建立理財信心,成功修滿理財學分。或許今年的職場新鮮人需要多花時間才能順利就業,只要有了第一份收入後,開始積極存錢、執行理財計劃,還是能提早達成買房、結婚、創業、財務自由等目標。本文由<Money錢雜誌>授權發佈 小累積大財富,數位e指外幣優利定存祝您完成夢想拼圖! 立即了解更多 Tags: 全球趨勢, 投資理財 You may also like 薪水捨不得用,獎金卻容易花光?這是心理帳戶在作祟! By 小粉獅 / 2025-05-04 不斷精進的投資之路 By 小粉獅 / 2025-04-30 關稅戰烽火連天 公用事業減震防災 By 小粉獅 / 2025-04-25 2策略波段操作可轉債拉高勝率 By 小粉獅 / 2025-04-23 跟著大盤無腦賺時代過去!川普亂世為何出現搬錢到「主動式ETF」現象? By 小粉獅 / 2025-04-21 文章導覽 普京讓人類再次面臨核戰威脅,甘迺迪在60年前的危機處理能教給拜登什麼?不想買到爛尾樓?避開黑心建商,預售屋挑選建商五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