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不順利,就想重新來過。40 歲的離職體悟:會一直焦慮,是罹患了「重置症候群」

其實進入中年之後,我身上總是有某種類似「焦慮」的症狀:茫然的想要趕快成就些什麼,而且一旦心生動搖,就不容易穩住內心,還經常不安的想著自己的生命是不是已經走到了盡頭。

在司徒加特賓士博物館(Mercedes-Benz Museum)旁邊的賓士銷售館前方,我的視線始終無法離開那輛邁巴赫(Maybach,德國超豪華汽車品牌)。

我心想:「啊!只要能搭一次,我就死而無憾了。」

那時,在一旁的朴老師笑著問:「你在想什麼?」

我不好意思說出真心話,只說了:「我在想,回家後真的要付出龐大的努力,趕快獲得財富自由。」我覺得這個說詞,比「我想要賺很多錢」聽起來高雅,但老師的表情突然變得很嚴肅。

「如果突然間利慾薰心,想要賺很多錢,你會毀了自己。」

「咦?」

你也得了「重置症候群」嗎?

「我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你已經工作 14 年了,不管後來是自願還是非自願離職,14 年來穩定的薪水就這麼沒了,心裡當然會很著急。不是只有你這樣,被大公司辭退、領幾億韓元資遣費的人也會這樣。已經工作十幾年的人,不都是公司的人才嗎?他們肯定都對自己非常有自信。

「所以,這些人在離職後心態都會變得很急躁。但其實,半途離開公司,最該先做的不是創業,應該要先大幅降低開銷。都沒在賺錢了,如果還像以前那樣花錢,那不管拿到幾億韓元的資遣費,也會立刻消耗殆盡。要是在還沒發現時,就已經花掉一大筆積蓄,就會覺得很心急,耳根子也會變得很軟,一旦聽到別人說『只要投資多少錢,每個月就能保障多少的收益』,耳朵立刻就豎起來,貿然加入連鎖店的行列開店,但這只會帶來更多痛苦。」

老師說得沒錯,我點點頭。

「難道那樣就可以成功嗎?如果這麼簡單,開幾十年餐廳或公司的匠人都在瞎忙什麼?難道他們都是笨蛋嗎?不,那些人以為只要學幾個月,知道料理或經營的皮毛,就可以在市場上生存;以為只要坐在櫃檯,對著裡面喊:『小金!小李!出來幫忙!』就會賺錢,真是想太美了。

「人離開公司後,要先降低開銷,然後把身段放得很低。要有覺悟,必須從底層開始一步步做起。請你記住我說的話,我已經看過太多這樣的人,心一急,就被欲望蒙蔽雙眼,然後犯下無法挽回的大錯。」

老師這番話,使我的腦海中浮現這個句子: 「會對現實感到茫然或煩躁,是因為想要只靠一次努力就達成目標。」 這是韓國作曲家新沙洞老虎說的。

當我在報紙訪談內容中讀到這句話時,心裡不禁讚嘆:「這個人一定有他成功的原因。」每個人在每段時期,都有該學習的部分,但很多人都想跳過中間的步驟,一次就成功、躍升為明星,覺得中間的辛苦很不值得。新沙洞老虎說(編按:韓國流行音樂界知名製作人),他受不了最近的年輕人 只要事情不順利,就想要全部放棄重來、砍掉重練,這就是所謂的「重置症候群」(Reset Syndrome)。 不過,我想重置症候群應該不僅是年輕人的問題。

其實進入中年之後,我身上總是有某種類似「焦慮」的症狀:茫然的想要趕快成就些什麼,而且一旦心生動搖,就不容易穩住內心,還經常不安的想著自己的生命是不是已經走到了盡頭。

邁入 40 歲,身上總是有某種揮不去的「焦慮」

跨入 40 歲之後,這些想法都躲在我心中的某處,只要我的意志稍微動搖,它們就會立刻出來作亂。總覺得其他人都在 20、30 歲就獲得社會的肯定,創造某個屬於自己的獨特品牌,好像只有我一個人落後。因此,我更期待被肯定,也渴望被稱讚。

離開公司後,這樣的心情就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讓我非常害怕被社會淘汰。不過,雖然內心因焦急而紛亂,但身體實際上什麼都沒做,這樣的反差持續拉扯我的身心。

其實真正的問題在於,那份焦慮感會成為我極大的弱點,讓我無法堅持下去。就像我讀大學時曾經學過吉他,才學會幾個和弦,就想要像當紅歌手一樣自彈自唱;但其實,如果要做到那樣,就得一點一滴的累積實力,不過我心中的焦慮使我無法冷靜。

我努力練習吉他好幾天,實力上卻看不到明顯的進步,於是我立刻就因失望而拋下吉他,好一陣子都沒有再彈,直到某天看到選秀節目才又拿出來。

正因如此,我的吉他實力和 20 年前相比,仍在原地踏步。跟我在相同時期學吉他的朋友,其中很多人已經是專業吉他手,因為他們不會被焦慮感支配,而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累積自己的實力。如果我 20 歲就明白這點,肯定能做到很多事。

學外語也一樣,我買英文書、練習會話、上補習班……卻總是被焦慮感絆倒。都還沒學會走路,就貪心的想要跑,渴望和英語流利的人一樣厲害。當我的實力跟不上理想時,就徹底放棄,等到之後某個事件觸發動機,才又拿起書本。我總是這樣重蹈覆轍,所以英文實力仍舊沒有長進。

我用這樣的方式活了 20 年,而現在,有一股更強烈的焦慮困擾著我,包括這輩子時間所剩不多的急躁、什麼都沒成就,卻急速奔向人生盡頭的空虛,還有做什麼都已經太遲的氣餒,這些情緒在我的心中形成一個漩渦。

所以,我變得越來越貪心,還想出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要不要寫個故事,創造下一本全球暢銷小說?還是像〈江南 Style〉那樣,用一首歌轟動全世界?還是要像馬克.佐克柏(Mark Zuckerberg)一樣,創立第二個臉書(Facebook)?」

我認為,一家之主被辭退後,決定創業的原因應該不只是生計,大概也是出自於「想挽回」的念頭。簡單來說,就是想把被辭退這件事怪罪在自己的衰運上,想靠大獲成功來挽回自己的人生,害怕被當成失敗者。仔細想想,沒什麼能力的人突然爆紅,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那等於是將一艘沒有推進力的火箭發射至高空。雖然飛在高空時,彷彿就像擁有了全世界,但那種成功只是一時的,一旦開始從高點下墜,你就無力回天了。

中年後離職,總是想做些什麼、重新證明自己?

離職後,中年憂鬱不斷折磨著我,讓我總是感到焦慮。我想要證明就算我離開了公司,也不是沒用的人,因此總覺得要做點什麼,不斷掙扎、做了各種嘗試,但越是掙扎,內心就越空虛。

那時,新沙洞老虎一步一步往前走的精神啟發了我,讓我心想:「如果這是我之前還沒經歷過的人生必經階段,那現在就去經歷吧!」、「不要在別人成功的領域東張西望,專注在我喜歡且擅長的事情上吧!」

新沙洞老虎的重心一直都放在作曲上,他一有空就作曲,其他時間則花在企劃和開會上。作曲家在構思新音樂時,總是要上緊發條,就像作家 24 小時都在苦思該寫些什麼,諧星一年 365 天都在想有什麼事情能引人發笑;他們有多麼專注在自己「行業的本質」上,會決定他們的能力有多強。

先清楚了解自己行業的本質,才會知道該如何徹底管理自己。以前朴軫永(編按:韓國唱跳男歌手兼大型演藝經紀公司 JYP 的創辦人)上節目時曾提到,自己數十年來都維持一貫的早晨行程,像是嚴格控制飲食、運動時間、練歌時間等,我才明白:「原來看起來這麼愛玩、標新立異的朴軫永,也是過著像僧人一樣的生活!」

新沙洞老虎也一樣,他說為了維持生活節奏,無論多晚睡,都會在早上 7 點半起床,而且他的原則是滴酒不沾。因為他是自由業,只要稍微喪失紀律,就很可能沒有產值,連一毛錢都賺不到。

成功的人都很擅長管理自己。韓國腦科學家鄭在勝也說,他不抽菸、不喝酒、不打高爾夫球,晚上 10 點睡、早上 4 點起床,起床後就會專心做一件事到早上 9 點;而且他還做好會被同事討厭的覺悟,堅持推掉大部分的聚餐。

我似乎總是只注意到別人亮麗的成果。對於某天像流星一樣突然出現的人,我為他們歡呼,也不禁感到羨慕,但實際上卻沒有採取任何行為。光是羨慕別人、一味的著急,只會讓時間無情的流逝,不過,當我慢慢回顧這些過程時,我發覺答案終究只有一個。

沒有那種突如其來的成就,無論是什麼事,都必須親自嘗試。 連社群平臺名人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也一樣,再怎麼說,她也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認真控制自己的身材,而且她也實際拍下照片並上傳到網路上;很多人無法理解她怎麼會成為全球明星,但我並不那樣想,就算不是用大家所想的方法,她仍一步一步的以她的方式努力。

(本文出自《億萬富翁在旅途中教會我的事》,大是文化出版)

>>本文經<經理人>同意轉載

提升自我認知 建立強大內心!
閱來閱好 Pubu電子書三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