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對現在的職涯「適應不良」?工作、生活出狀況,如何調適心態才能正面迎擊

每一件全新的事,都在考驗我們的適應力。

你曾經在什麼時候,感覺到適應不良?

第一次上學、第一次離開家鄉、脫離學生身分、邁入職場,建立全新的心態與技能;晉升為小主管,從每件事情親力親為,到領導一個團隊。中間,你可能還會換工作、換產業,不只經歷職務內容變動,連生活型態都會有所轉變。

每一件全新的事,都在考驗我們的適應力。如果適應不良,可能會反映在你的情緒,導致焦慮、緊張、煩躁、憤怒或心情低落,也有可能會讓你的身體產生異狀,像是肌肉緊繃、呼吸困難、失眠、頭暈等;甚至影響工作表現,出現效率低落、無故缺席、無法專注等狀況。 這些因為壓力而引起的異常狀況,可能都是你還在與新環境、新心態、新身分認同苦苦掙扎的表現。

適應力涉及自我認同,面對變化,首重「心態調適」

適應力之所以難以定義,原因在於,它並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或者「不做什麼」,而是你對自己的內在重新定位及認識。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心理學教授、《心適力》作者伊蓮.福克斯(Elaine Fox)提到,她輔導過一位在體壇取得許多成就的運動員,在 30 歲那年,他因為傷病而選擇退休。他知道這是正確的決定,也為退休後的生活,安排許多活動,到處演講、擔任賽事球評、舉辦教練課程等。

起初,事情一切順利,他都有「做到」預期要做的事。但是時間一長,他感覺到自己愈來愈不開心,也許是過去每天扎實的訓練,讓現在顯得太無所事事,於是他開始酗酒,行為變得脫軌,連經紀公司都不願意再與他合作。

這就是適應不良的經典案例,從體壇明星到平凡人,他不斷問自己:「我現在既不是冠軍、也不是明星,那麼我到底是誰?」

福克斯認為, 適應力最困難的地方,就在於你如何認同現在的身分,也許你已經為「變化」做好萬全規畫,但是你的心態並沒有調整,這才是問題所在。 這個心理過程,涉及幾個過程:首先要放下舊的處境、忍受中間的迷惘過渡期、最後在新處境下重新開始。

想要適應新身分,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感受,允許自己體驗痛苦、悲傷與失落,而不是批判自己「為什麼做不到」。如同《心態致勝》所說,尊重自己、擁抱自己,知道自己並不完美,但也相信自己有潛力度過難關,你才有辦法在變化中成長。

變通不代表「做出改變」,所謂韌性,是隨情境變動

《心適力》裡提到,適應力就是你能讓行為符合情境的能力。不過,堅持既有做法,不代表沒有彈性;堅持做出改變,也不等於有適應力。真正擁有適應力的人,能判斷在什麼情形下要改變對策、什麼時候要堅持現在的做法。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提到,適應力可以展現在 5 種情境上:

– 遇到新事物時,我們能不能主動學習( 學習適應力 ,learning adaptability)?

– 當事情不如預期時,有沒有別的做法( 反應適應性 ,reactive adaptability)?

– 能不能察覺別人的觀點與感受、調整自己的做法,讓事情更順利( 社會適應力 ,social adaptability)?

– 我們有沒有創新思維,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創意適應力 ,creative adaptability)?

– 你能不能偶爾讓自己喘口氣,找到生活步調的平衡( 生活適應力 ,lifestyle adaptability)?

這幾種能力,可以應用在企業領導、組織面臨轉型、遇到新挑戰,以及個人尋求成長等情況。本次特企蒐集職場上需要適應力的各種情境,當前面的路不通時,你如何找尋、甚至創造新路徑?

>>本文經<經理人>同意轉載

出門散心 不用擔心找不到停車場!
第一銀行 X 停車大聲公 平安行車御守
最高180天5%停車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