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工作有黃金時段?專家公認「最佳作息表」6個時間點提神醒腦還容易瘦

你都習慣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睡覺?其實我們的身體也有一份「黃金作息表」,每個時段該做什麼事都是有原因的,重點在於該休息的時候有效休息,而該清醒專注的時候,也能有效提高認知能力及效率。
反之,如果總和生理時鐘對不上,不只身體疲倦、精神渙散,腦袋也像是「卡在低速檔」一樣跟著昏昏沉沉,甚至思考能力、專注力、判斷力和情緒通通潰堤。
擅長大腦機制與睡眠議題的日本職能治療師菅原洋平,結合時間醫學的觀點,整理出一份「大腦最佳時間表」,該放鬆時有效修復、該動腦時效率翻倍,同時強調真正有效的睡眠,才能幫助你恢復能量,早上清爽起床,不再浪費腦力黃金期!

專家公認大腦最佳作息表 06:00–07:30大腦早安時段

06:00(起床第一件事):讓日照醒醒腦、來份營養早餐

不要一起床就滑手機,否則腦袋容易當機,拖累整天效率。起床後站到窗邊迎接日光、曬太陽5分鐘,能關掉讓你想睡的「褪黑激素」開關,正式啟動新的一天。日本時間醫學專家大塚邦明醫師也建議,最好在起床後1小時內吃早餐。餐點內容以均衡飲食為原則,包含醣類及蛋白質。(編輯推薦:低GI食物有哪些?低GI食物的好處、清單、飲食原則)

07:00(起床後1小時):寫日記提升全天行動力

腦部會在睡覺時整理記憶,到了早上還記得,表示這件事情超重要!趁著剛睡醒趕快把這些重要的事寫下來,甚至也可藉此整理忘記做的代辦事項,提高整天行動力。

07:30:通勤上班時稍微放空

通勤時稍微放空、欣賞窗外景色,讓大腦繼續「背景整理」,進公司後工作會更順暢。

專家公認大腦最佳作息表:08:00–11:00腦力黃金時段

08:00(起床後2小時):處理重要工作

準備進入皮質醇、多巴胺等荷爾蒙分泌高峰、作用最佳的時段,影響體能與心理狀態,還牽動判斷與決策力,正是拍板重大決策、處理關鍵任務的黃金時刻。

09:00(起床後3小時):記憶力高峰

09:00是大腦表現記憶力的巔峰時刻,大腦像海綿一樣吸收力驚人,最適合讀新資料、蒐集資訊或執行調查研究。臨時遇到突發狀況也能臨危不亂、反應更敏捷。

10:00(起床後4小時):創意爆發期

到了靈感泉湧的創意爆發期,大腦特別活躍,最適合發想新點子、寫企劃、做創意工作。如果這時你卻昏昏欲睡,可能得檢視昨晚的睡眠品質與入睡時間了。

11:00(起床後5小時):心理韌性最強

不只免疫力上升,情緒耐受度也達到巔峰,面對壓力與挑戰都能更從容。不妨趁這段時間,和上司或客戶討論提案,成功率更高。

專家公認大腦最佳作息表:12:00–14:00大腦休息時段(午間休整)

12:00(起床後6小時):短時間戰略小睡

午休時間先來個「戰略小睡」,吃午餐前閉目養神1分鐘即可,能暫時抑制大腦分泌讓人想睡的物質,讓下午依然精神滿滿。更棒的是,由於中午時,身體把食物轉成脂肪的效率下降,此時吃飯也比較不容易胖。

13:00(起床後7小時):避免衝突傷和氣

這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整個人容易進入「戰鬥模式」,火氣稍大。這段時間不適合開戰略會議或與同事討論細節、發表提案,避免一言不合就劍拔弩張。

14:00(起床後8小時):處理單純的例行公事

腦袋切換到「低速檔」的時間,創造力暫時降溫,正好用來處理文件整理、資料輸入等例行工作,因為這類事項不需要絞盡腦汁又能穩定輸出。

專家公認大腦最佳作息表:15:00–18:00第二波高效時段

15:00(起床後9小時):心情最好的時間

這是「心情好到想唱歌」的快樂時段,血清素分泌增加,整個人更樂觀、包容力提升,無論是指導後輩還是被主管小小「電」一下,都比較能笑笑帶過。

另一方面,此時存在於脂肪組織、與能量代謝密切相關的BMAL1濃度最低,吃東西自然會讓脂肪吸收變少、不容易囤積。若能起身離開辦公桌再吃點心,不要讓大腦把「辦公桌=吃東西」牽連在一起就更加分囉。

16:00(起床後10-11小時):快速完成當日任務、順利下班

核心體溫微微上升,專注力與動作速度同步加快。上午拚創意,下午拚效率,這時最適合衝刺完成當日任務,為準時下班開路。若還有精力,15:00–17:00是運動黃金檔,心肺功能和肌肉狀態都在最佳表現區間,能有效燃燒卡路里。

18:00(起床後12小時):通勤回家別打瞌睡

核心體溫開始下降,睡意悄悄襲來。雖然在捷運或公車上小睡片刻很誘人,但可能打亂晚上的睡眠節奏,反而讓你半夜翻來覆去、影響睡眠品質。

專家公認大腦最佳作息表:19:00–22:00大腦降速時段

19:00(起床後13小時):吃晚餐、少喝酒

味覺靈敏度提升,消化力也不錯,如果剛運動完,可選擇三角飯糰等好消化的食物補充能量。至於晚間小酌看似放鬆助眠,其實會干擾睡眠品質,不得已的話先喝杯水墊底吧。(編輯推薦:酒精代謝時間要多久?酒精代謝公式、有效降低代謝時間的方法

20:00(起床後14小時):好好休息,別把工作帶回家

大腦已在為睡眠做準備,如果這時間還在開會、想企劃,效果只會打折扣。果斷關上電腦,留點時間給家人、自己,隔天反而更有戰鬥力。

22:00(起床後16小時):記憶重要資料

睡前一小時是「記憶定格期」,此時讀書、背資料,能在睡眠中被大腦鞏固,隔天印象深刻。想牢記重要資訊,這時下手最省力。

專家公認大腦最佳作息表:23:00–大腦睡眠時

23:00:就寢

進入夢鄉的理想時間。如果擔心隔天睡過頭,可以在心中默念三次「起床時間」,研究顯示,有六成的人能因此準時醒來。大塚邦明醫師提醒,固定起床時間能穩定生理時鐘,即使偶爾晚睡也盡量別賴床喔!

TWQR生活帳單輕鬆Pay 日本雙人假期等你啟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