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堂】物價漲幅溫和,和你感覺得不一樣?!

         今年以來,滷肉飯、漢堡、披薩、牛肉麵價格「漲」聲四起,民眾感覺荷包越來越扁,然而,官方總拿統計數據宣稱物價溫和穩定,但社會大眾感覺似乎不是這麼一回事!究竟為什麼會有如此差異呢?

 

         首先,觀察主計總處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組成細項,1~7月份CPI年增率為0.54%,其中權重最大的房租(占CPI組成權重14.57%)漲幅0.92%,而電費、水費、油料費、通訊費及學雜費等民生基本消費項目(合計占CPI組成權重22.93%)費率漲幅亦僅介於-0.94~0.47%,綜使整體CPI增速不易大幅攀升;然而,與多數民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之17項重要民生物資價格漲幅達1.37%,其中雞蛋及衛生紙價格攀升將近1成,使民眾往往對價格上漲感覺印象深刻,進而造成民眾有萬物齊漲的錯覺。

 

我國CPI組成細項權重及1~7月通膨年增率

本資料由第一銀行徵信處整理製作。

       另一方面,從商品的「購買頻率」觀察;一般民眾對購買頻率較高商品(如食物類)的價格漲跌「很有感」,至於對久久才購買一次的商品(如3C電子產品)價格波動感覺則較不深刻;而據主計總處依「購買頻率」統計的1~7月CPI年增率資料顯示,「每月至少購買1次」商品的CPI年增率為0.73%、「每季(不含每月)至少購買1次」商品的CPI年增率為0.84%,均高於「每季購買不到1次」商品的CPI年增率0.28%,顯示民眾較常購買的商品價格漲幅相對顯著,進而加深民眾對物價上漲的感受!

 

       由此可知,民眾對於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物資(如食物類)價格波動較敏感,且對於物價上漲比下跌感覺更為強烈,然而,CPI統計資料是依固定一籃子商品,定時調查商品價格變動,並依前一年度家庭消費結構更新商品權數,若商品權數較大者(如房租)漲幅較小,將可能使整體通膨數據波動度較為平穩,進而造成民眾對物價漲跌認知與官方公布之通膨數據有所落差;所以,下次感覺便當好貴的同時,想一下房租、水電費好像沒什麼變動,就可以了解為何主計總處公布的通膨數據這麼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