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堂】香港抗議衝突不斷,「聯繫匯率制度」是否崩潰?

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實施「禁蒙面法」(10/5)後,再次引發香港人激烈抗爭,市場擔憂一旦國際資金加速撤離,是否將造成「聯繫匯率制度」崩潰?

 

香港自1983年以來實施「聯繫匯率制度」,也就是說將港幣設定在7.75至7.85兌1美元區間波動。期間歷經1997年香港政權交替、1998年金融風暴、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及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等重大事件,皆曾遭受國際投資基金的狙擊,但香港政府於歷次危機中皆成功維持港幣匯率及「聯繫匯率制度」穩定,加以受惠於高度開放的自由經濟體制,以及自英國殖民時期以來建立的法治基礎,使香港成為僅次於紐約及倫敦的全球金融中心。

近年來由於美國聯準會(Fed)自2015年12月展開升息週期,以及美國政府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促美元指數、美元同業拆款利率(Libor)走升,然而香港銀行間同業拆款利率(Hibor)因港幣供給充裕而未能同步提升,造成美元與港幣間之利差不斷擴,2018年4月Libor與Hibor利差甚至一度擴大到1.18%,導致國際資金開始進行利差套利交易(借入港幣買進美元),引發港幣貶值壓力。

 

2019年3月底香港爆發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反送中運動),外界擔憂香港獨立的法治與司法制度遭受破壞,進而引發資本外逃疑慮,使香港聯繫匯率制度再次面臨巨大挑戰,但鑑於聯繫匯率制度已運行30餘年,執行機制完善,加以香港金管局擁有充沛外匯儲備(如圖一),2019年7月底香港外匯存底餘額為4,485億美元,能在必要時拋售美元以對抗作空港幣力道,另外,香港金管局的因應手段尚包括提高隔夜拆款利率,以及發行短期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如圖二),藉以調控港幣供給與降低港幣貶值壓力,包含國際貨幣基金(IMF)、我國央行等研究報告均認為聯繫匯率制度不致輕易破滅,短期間應不致有崩潰的疑慮,後續香港政經局勢發展宜持關注。

圖一、近10年香港外匯存底餘額

圖片來源:Bloomberg。

圖二、香港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未償還餘額

圖片來源:Bloom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