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怎麼看?3大財務報表背後意義

3大財務報表是什麼?解讀時又該注意哪些關鍵?這兩年臺股多頭市場,投資成為當紅話題,財報成了年輕人口中熱議的話題。股神巴菲特曾說投資股票時,要有「買下一家公司」的心態,透過財務報表解讀,就能了解企業營運狀況。

三大財務報表是什麼?

  1. 資產(Asset)
  2. 負債(Liability)
  3. 股東權益(Shareholders’ Equity)

財務報表你該知道的三件事

  1. 穩定的現金流入
  2. 高品質的資產與負債
  3. 具結構性的獲利模式

回顧2021年,台股表現亮眼,股票投資成為全民運動,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截至10月底,台股總開戶達1,191萬1,324人,也就是說全台灣每2人就有1人擁有證券戶。然而,新手進場前,在茫茫股海中,又該如何選股?

這個問題,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見解是,「只有願意花時間學習分析財務報表,才能夠獨立的選擇投資目標。」換言之,巴菲特得以在投資方面有驚人成就,靠的正是勤奮閱讀財務報表。

三大財務報表是什麼?

一、資產負債表:某個時間點的企業財務狀況

資產負債表就像企業財務健康報告書,反映出某個時間點,企業的財務狀況。紀錄公司在某個時間點的資產(Asset)、負債(Liability)以及股東權益(Shareholders’ Equity),說明公司擁有多少資產,積欠的負債以及向股東募集多少資金來營運。

從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的英文直譯就是平衡報表,直接反映出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也就是說公司的總資產,等於負債與股東權益的加總。

常見的「資產」、「負債」及「股東權益」項目如下:

1.資產(Asset):以一年變現期為界,分為流動資產及固定資產。一年內可以變現的資產屬於流動資產,包含應收帳款、存貨、其他資產等;若超過一年才能變現的資產則屬於固定資產,例如長期投資、廠房設備等。

2.負債(Liability)以一年為還款期為基準,分為流動負債以及長期借貸。一年內需要償還的債務屬於流動負債,包含短期借款、應負帳款等,而償款到期日一年以上的負債就屬於長期借貸,包含員工退休金、長期借款等。

3.股東權益(Shareholders’ Equity)股東權益即資產扣除負債後剩餘的部分,因此又稱之為淨值,也就是股東真正擁有的資本。主要結構可細分為三部分,包含股本、資本公積以及保留盈餘。股本亦即投資人投入的本錢,資本公積則是股票的溢價,而保留盈餘代表企業尚未發放的淨利。

二、損益表:一段時間的獲利狀況

損益表主要的概念是「收入-支出=淨利」,呈現出企業在「一段特定時間內」的獲利狀況。包含收入(Revenues)與成本費用(Expenses),以及當期淨收益(Profit or loss)。若企業的淨收益為正數,反映出企業處於獲利狀態,反之若淨收益呈現負值,則代表企業正面臨虧損危機。

更全面來分析損益表,除了看懂帳面數字,透過不同年份的同期數據比較,找出變動幅度較大的會計科目,才能理解數字背後的意義,精準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

拆解損益表的結構,常見的「收入」、「成本費用」及「淨收益」項目如下:

1.收入(Revenues):主要包含營業收入與業外收入,以商品銷售或提供服務賺到的錢,稱之為營業收入,營業收入越高,代表生意越好;而業外收入則是指來自非本業的收入,例如利息收入、股利收入、租金收入等。

2.成本費用(Expenses):亦即總支出的費用,包含營業成本、營業費用、業外支出、所得稅等。

3.淨收益(Profit or loss):將上述之總收入減去總支出呈現的結果。

三、現金流量表:一段時間內的現金流動樣貌

現金流量表反映出「一段特定時間內」現金流入與流出的狀態。對於企業經營而言,現金流量表就如同汽車裡的郵箱,沒有汽油,便無法發動,因此穩定的現金流,才能使企業正常運作。

然而,這與損益表有何不同?有別於損益表採應計原則,現金流量表在實際收到現金、付出費用時,才會留下紀錄,例如:企業在10月收到一張2,000萬的支票,在11月才兌現,在交易產生時,損益表上會紀錄收入2,000萬,但企業尚未收到款項,因此現金流量表不會出現這筆紀錄。現金是企業存續的關鍵,投資人藉由現金流量表與損益表交叉分析,就能避免「看似強,實則弱」的企業。

現金流量表結構包含「營運現金流」、「投資現金流」及「融資現金流」:

1.營運現金流:代表企業在本業經營過程中,實際流入與流出的現金,營業現金流呈現正數時,代表公司的資金越充裕、企業本業的經營有實際獲利。

2.投資現金流:以投資為目的所產生的現金流,包含:投資廠房設備或其他事業體。當企業正在擴大營運時,現金流量就會變少,因此分析投資現金流時,現金流量呈現負數,也不見得是壞事。

3.融資現金流:透過貸款或融資所產生的現金流,包含:舉債、發行公司債、發放「現金」股利等。當融資現金流呈現正數時,代表企業向銀行借錢,或是像股東募資;反之呈現負數時,代表企業已經償還銀行欠款,或公司減資。

關於財務報表你該知道的3件事

了解三大報表的功能與意義後,又該如何從中找出績優股?對此,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在公開演講指出,一間卓越的企業,在財務報表上要能呈現出3件事:穩定的現金流、高品質的資產和負債、以及具結構性的獲利模式。(財報不只是生硬的數字,更不是有錢進來就好,而是一張經營的成績單。)

1.穩定的現金流入

張忠謀認為,能夠擁有穩定的現金流,才是一間好企業。「虧損不會使企業直接倒閉,但現金流量為負值時就會,」對於投資人而言,現金流量的表現,除了影響現金股息的發放,也會反映在股價上。

他進一步解釋,當現金流量為負值時,即代表企業現金不足,也就不會發放現金股息。少了現金股息的發放,股票自然無法獲得投資人的青睞。

2.高品質的資產與負債

「好的資產負債表,不會存在過多無形的資產。」張忠謀認為,高品質的資產負債表,不應有被低估的負債、或高估的資產。

此外,健康的負債比率也是重要指標,一般來說,企業的負債比率大多落在40-60%,依據產業別而有所不同,但他認為健康的企業,應努力將負債比率降至16%-20%之間。

3.具結構性的獲利模式

張忠謀認為,具備結構性獲利模式的企業,首先獲利要能穩定成長,若企業只是營收成長,而非獲利成長,或是營收成長率超過獲利成長率,都並非是好的現象。

第二,針對營業費用與獲利結構的平衡,可以科技產業的產品研發為例,這一直被視為取得市場地位重要的戰略之ㄧ,而產品研發費用對於財報而言,有如雙面刃,因為當研發費用提高、利潤同時也會降低。故研發費用的編列,需有長期的戰略思考,沒有上限的研發費用,將直接影響股東權益。

第三,具備獲利及內部資金籌措的能力。張忠謀認為,除了投資人經常關心的EPS (每股獲利能力)之外,總資產報酬率(ROA)、資本回報率(ROIC)、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這三個指標也很重要。他表示,評估企業的獲利能力時,需進一步觀察企業的內部資金籌措能力,才能確認獲利來自企業的營業活動,而非透過舉債。

最後,損益平衡點須控制在低點,當景氣不好,企業控制損益平衡點的能力尤為重要,當營運活動降低時,能夠靈活的降低成本與費用的企業,才有機會度過企業經營的危機。

本文經<Cheers工作人>同意授權轉載

當月生日壽星獨享 申購手續費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