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cal Team Performing Surgical Operation in Modern Operating Room

未來醫院會變成什麼樣子?搞懂 6 大不可忽視的醫療科技趨勢

《TechOrange科技報橘》亞馬遜在今年推出了親人的語音虛擬照護員「艾迪森」(Addison Care),能利用 AI 技術紀錄、估算使用者的健康衰退情形,彷彿 Alexa 化身貼心看護,有望造福每天超過 1 萬邁入 65 歲的高齡老人。

數位科技不只顛覆通訊產業的面貌,也幫助人類更有尊嚴面對病痛與老化,2019 年醫療科技 6 大趨勢,讓我們距離在宅醫療、預防醫學的理想多前進一大步。

App、視訊遠距看診,打破醫療資源不均現況

2015 年,全球接受「遠距醫療」的病患只有 100 萬出頭,但 2018 年已增長 7 倍之多。所謂的遠距醫療 利用視訊、app 等工具進行看診,大幅減少醫病雙方的時間和交通成本,尤其醫生可以針對急性、非致命病症即時開立處方籤,讓患者先買藥緩解症狀; 居住在偏遠地區的患者有更多機會可以接受一流醫師或是多科醫師會診,拉近城鄉資源差距。

診斷速度快 150 倍的「AI 智慧醫療應用」

只要是需要前往大醫院的看診或檢查行程,幾乎都要花去整整半天時間,包含候診、檢驗等等,又要 等待好幾個星期才能拿到結果。但 AI 技術成熟促使檢驗速度提升,如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等,部分運算技術已可讓結果出爐速度快上 150 倍之多,不必再次犧牲寶貴休假前往醫院。此外,AI 也可以應用在藥劑學,幫助醫師更快找出合適的藥物處方。

區塊鏈加密加快手續,也保障病患隱私

醫療產業最需要保護的就是病患隱私權,但也因此容易拖長轉診等手續時間,從不同單位間調度病歷極為不易,醫生更難了解患者多年病史。有了區塊鏈技術,醫療產業就能快速傳遞大量資訊,同時確保患者個資經過重重加密,達到「無痛轉診」。

AR、VR 成為醫護人員訓練最大助力

在某些醫學學術機構中,AR 已經被用在醫護人員訓練,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人體解剖樣貌,緩解「大體老師」供不應求的困境。但也能應用在復健、輔助治療等層面,好比可愛的照護犬能夠撫慰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情緒,AR 與 VR 也能透過建構某些場景達到安撫作用,或者以感應式互動遊戲,減緩如巴金森氏症、中風患者的肢體退化速度。

虛擬測試醫療結果,省去活體實驗成本

數位分身可說是科技產品的「阿凡達」,利用即時感測裝置讓數位模型與真實世界相互連動,並在虛擬世界加以分析與優化。這種科技最早可回溯至 NASA 航太產業,如今則可以在虛擬環境下模擬儀器使用狀況,提升醫療產品效用。再加上機器學習與 AI 技術突飛猛進,數位分身也有望模擬活生生的人體反應,在無須人體或動物實驗的前提下,發展更多突破性技術。

 

物聯網讓智慧醫療成為可能

雖然有點老掉牙,醫療產業早已應用多年的穿戴式裝置和物聯網,近年隨著全世界的智慧城市網路環境大幅改善,這兩種技術的普及正在形成豐厚可觀的大數據資料庫,讓醫學研究面向更完備。物聯網也能幫助建立完善即時預警系統,更有效抵擋大規模流行病。
行政院 2018 年 4 月宣布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醫療資源不均的問題亟需改善。在交通便利、健保完善的台灣尚且如此,許多幅員遼闊或地理阻絕的國家更需要醫療科技,也促使以醫院為中心的醫療型態轉向「以患者為中心」,同時也減輕醫護人力的負擔。
參考資料來源:

  1. 《Forbes》:〈Digital Healthcare Growth Drivers In 2019
  2. 《Pr News Wire》:〈The Home Health Care Technology Revolution is transforming an industry according to Electronic Caregiver
  3. 《Thrive Global》:〈The Future of Healthcare: “Digital health will make the patient the point of care” with The Medical Futurist Dr. Bertalan Mesko, PhD

本文由《TechOrange科技報橘》授權發佈。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9/04/30/digital-healthcare-d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