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再撐一下就好」,心理學家:出現2個以上的警訊,表示你已經壓力爆表

檢視自己是否擁有企業看重的人才軟實力?
這世代,與壓力共處,勢在必行!

作者/黃奕霖 責任編輯/杜韋樺Web only 2022-12-19 圖片來源:汪忠信

各類調查中,韌性與抗壓力都成為企業挑選人才時最看重的軟實力,學會如何與壓力共處,顯然是工作人的必備課題。

面對壓力的3大必知要點:

1.沒有誰的抗壓性特別好,重點是找到自己的「標準答案」。
2.當周遭出現2個以上的警訊時,要察覺是否深陷壓力而不自知。
3.不要說「好煩」,要釐清「煩」的來源是什麼。

「考試沒考好,回家又要被爸媽念」、「績效沒達標,年終獎金又泡湯了」……從小到大、從生活到工作,人們隨時在面對大大小小的不同壓力,誰能更好的處理、甚至將其化為成長的助力,已經成為企業挑選人才時的重要指標。

根據《Cheers》最新發佈的《2023台灣人才白皮書》,針對2000大企業人資長所進行的調查中,「韌性與適應性」(46.7%)為企業最看重的能力,不少外商企業,更對台灣人才在疫情期間所展現的非凡「韌性」印象深刻。

很顯然地,抗壓性已經成為現代人必備的軟實力之一,但在探討如何培養抗壓力、與壓力共處之前,首先要釐清的是——究竟何謂「壓力」?

「壓力就是現狀與目標之間的落差,這狀態讓人不舒服,所以我們要降低落差。」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與企管系副教授陳永儀舉例,如果外面溫度是0度,但身體需要恆溫在攝氏37度,這37度的落差就是壓力。

身為美國西點軍校200年來首位台籍教師,陳永儀除了曾在美國執業擔任臨床心理醫師外,也擔任過花旗銀行紐約總行的國際人力資源部經理,同時也是知名顧問公司Korn Ferry光輝國際的亞太區的測評總監,協助企業篩選各種CXO人才。

從病人、軍人到高階經理人,陳永儀見過各式各樣的壓力來源,也陪伴他們走過不同的修復之路。而令大多數人為之苦惱的「情緒」與「壓力」,卻被她形容為人生中的「兩大摯愛」。

「有壓力不只能讓我們存活得更好,還能讓我們有所進步。」陳永儀笑說,如果沒有學習面對壓力的過程,人類可能早已滅絕。至於如何察覺及面對壓力,陳永儀也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沒有誰的抗壓性更好,關鍵在於「適合自己」

陳永儀首先強調,很多人會希望能增加韌性、提升抗壓力。但事實上,能夠因應正常的生活壓力可以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不存在「誰的抗壓力特別好」的說法。

「就像我們都會呼吸吃飯,難道你比我更會呼吸吃飯嗎?」

 

陳永儀接著提到,或許有些人認為他確實比較懂吃,但什麼是懂吃?是比較會品嚐美食、還是吃的比較健康?「最終其實就是適合你的方式跟狀態,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抗壓性也是一樣。」

以在顧問公司挑選高階經理人的經驗為例,通常遞到陳永儀手上的3到5名候選人,一定都具備良好的抗壓力能力,否則進不了最終名單。但這些CEO會面臨哪些壓力、怎麼處理?每個人都不盡相同。

「看的就是你是什麼樣的領導人,賦予自己什麼樣的責任?」

 
 

新冠疫情期間,許多企業遭受重創,陳永儀認識的一名台商朋友也不例外,甚至到了要裁員關門的程度。但一想到工廠內1,000多名員工的家庭溫飽,這位朋友卻又感到無比糾結。

陳永儀解釋,這名台商的壓力來自於扛下別人的生計,這是他自我認定的責任。「但很多領導人該裁就裁,裁完了該幹嘛就幹嘛,你的生計又不是我的責任,這很現實,卻也沒錯。」

每個人賦予自己的標準與責任不同,面臨的壓力及處理方式當然也有所不同。因此與其強調抗壓性的好與壞,更重要的是從個人特質與生活經驗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減壓方法。

 

如何察覺壓力?注意周遭2個以上的外部警訊

我們是否經常處於壓力的狀態而不自知?陳永儀笑說,如果覺得生活還過得下去,她通常不建議「自找麻煩」,沒事就去思考自己是否壓力很大卻不知道。

「因為如果真的有問題,周圍的情境或警訊一定會讓你知道,現在已經不太OK了。」

前陣子,陳永儀在幫銀行進行人才培訓時曾遇到一名年輕員工,他自認每天工作都充滿信心且非常興奮,也十分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面對挑戰,但最近身體不斷冒出紅疹,睡眠也出現問題,令他十分苦惱。

「這不就是很明顯的警訊嗎?但是他不自覺,反而覺得自己很有衝勁。」陳永儀強調,警訊來自四面八方,可能是身體、朋友甚至家人,但通常容易被本人忽略。

以陳永儀自身為例,以前先生曾抱怨她脾氣不好,沒有耐性。當時陳永儀不相信,心想她是教書的人,怎麼可能沒耐性,直到有學生也說「老師你不要著急」,她才驚覺問題可能真的出在自己身上。

「所以當生活中有兩個以上的不同頻道,在跟我們反映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們該注意的時候,」她說。

 

不要說「好煩」,要釐清「煩什麼」

「好煩喔!­」這句話不只從小聽到大,我們自己可能也經常掛在嘴邊。

但在陳永儀看來,「煩」其實是個極其不精準的詞彙。

 

 「什麼是煩?你現在的感受到底是什麼?我沒辦法釐清,當你跟自己這樣說的時候,其實你也無法釐清。」

就如同陳永儀一開始所說,壓力來源於期望與現實間的差距,這種差距無時無刻、無所不在,例如早上氣溫太冷、想喝豆漿但家裡沒有庫存,但通常我們不會因此抱怨,而是承受並且適應。

因此陳永儀建議,不妨將「煩」進一步釐清,究竟是哪件事導致你的不開心?

覺得上班很煩,是因為距離太遠、交通堵塞,還是因為老闆很嚴格、或者是工作的內容沒有興趣?

「人是很奇怪的生物,你不斷告訴自己壓力好大,你自己的身體都會相信這件事。」

因此陳永儀強調,面對壓力的第一步就是釐清壓力來源,才有機會做出改變、降低壓力。有時甚至什麼都不用做,在釐清的過程中,一切就會迎刃而解。

至於第二步該怎麼做?陳永儀笑說,很多人講「受不了」的時候,其實是代表他不想受了,「所以第二個,大部分時候你都受得了啦!」

壓力或許無法避免,但要如何面對,我們永遠都有選擇的空間。

 
 
 

>>本文由<Cheers快樂工作人>授權發佈。

第一銀行新戶刷卡買好禮,滿千百元送給你!
回饋讓你排解壓力,擁有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