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散策 認識老風城

近年來,台灣各地開始有自己的地方誌,
這些小誌編輯團隊有如地方樁腳,
對於在地的風土歷史、人情掌故、地景地貌、名產名店瞭若指掌,
外地人往往難以深入認識,有時甚至連當地人都不一定清楚。
透過地方誌,重新認識或發現更多珍貴的人事物,
跟著地方誌的團隊玩在地,準沒錯。


地方誌/《貢丸湯》
2015年創刊,至今共出版16期,由清大研究生組成,關注地方創生的「見域工作室」成員一手包辦,紀錄新竹的文史資料,也是有趣的旅遊兼美食指南。
帶路人/謝爾庭
《貢丸湯》共同創辦人,正港新竹子弟,具有清大材料工程科學學士與社會學碩士學位,畢業前決定放棄竹科工作,投身活化新竹的志業。
「很多人覺得新竹無聊,沒什麼好逛,其實連市民都不太關心,更何況外人。」道地的新竹人謝爾庭喟嘆,二○一四年,他和一群清大研究生向文化部「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提案,隔年,新竹第一本地方誌——《貢丸湯》誕生,爾庭從第四期起擔任主編,他主張認識新竹,可從四座城門開始,而且一天就足夠。
新竹是清朝時東南海域的第一重堡壘,也是全台灣唯一擁有三圈城牆的古城,以城隍廟為圓心往外圍發展,從廟前往東、西、南、北門街四條路走,最容易辨認方向。
最內圈為「竹子城」,是新竹命名的由來,第二圈為「石頭城」,最外圈則是「土城」。石頭城以東西南北四城門為邊界,距城隍廟分別都只需十五分鐘步行距離,城門內即是市區,也稱舊城,是爾庭眼中新竹最有味道的區域。

 

東門

見證古蹟、市場活化
探尋農家好物
四座城門中,只有東門被完整保留,其餘三座城門均已拆除,改立碑留念。東門周邊是日治時期(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年)的重點行政區,舊城的古蹟群皆位於此,例如新竹州州廳(現為新竹市政府)、市役所(現為美術館),建築風格混合英國維多利亞式紅磚、羅馬式拱門、日式屋瓦,呈現和洋交融的折衷之美。全台灣首家現代化西式戲院——有樂館(現為影像博物館)也位於此區,外牆具埃及風情的洗石子圖紋、非典型希臘柱、Art Deco瓷磚,在當時很前衛。
東門原本處於一個圓環的中心,供車輛繞行,一九九九年,政府為活化古蹟,增建了地下通道和廣場,除方便行人直接穿越圓環,近距離接觸歷史遺跡,沒想到「意外成為年輕人聚集的場所。」謝爾庭說,很多學校的熱音社和熱舞社成員都在這裡練習,在廣場上的小舞台舉辦成果發表會。此計畫名為新竹之心,分別拿下遠東建築設計獎以及台灣建築獎。
在東門附近晃悠,亦可拼湊農業時期的點滴。爾庭指著一條不起眼的窄巷笑說,「以前這裡是運水肥必經處,所以名字不太好聽,叫屎溝巷。它同時是農具巷,在全盛期,農民北自新豐紅毛港,南到竹南、後龍,都要來這裡採購。」
百年老店  藏古早暖暖包
百年老店竹茂行與豐益號皆位於此巷,入內細探,還找得到以前老人家冬天用的「火籠」,籠中放炭盆,是古早的暖暖包。許多用具也因應時代改變用途,如草鞋可供登山時止滑,肥皂籃則拿來裝拜拜供品。
此區近來的亮點,當屬具一一九年歷史的東門市場,創下當時全台最大及首座設置電扶梯的市場;後來逐漸沒落,直至二○一五年,六名新竹教育大學(現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學生,合租市場三樓的一個閒置攤位開藝廊,接著整層樓被市府規畫為青創基地,陸續吸引NGO(非政府組織)、金工、設計團隊加入。群聚效應往下延伸,到了晚餐和消夜場,市場搖身變為各類吃食、咖啡吧、酒吧,近五十個店面的天下,好不熱鬧。

▲東門市新竹舊城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城門,又名迎曦門。除疏導車流,活化後更成為舉辦藝文活動的場地。

▲曾經熱鬧的農具巷,如今僅剩兩家百年老店鎮守。

▲晚餐時間,東門市場搖身變成年輕人聚集的新潮大排檔。

順遊覓小吃 PLUS
邱家鴨肉麵
此攤鴨肉湯頭甜、鴨肉嫩、鴨腸脆,連炒菠菜都鑊氣十足,是新竹老饕不肯說的秘密。
新竹市中央路66號
03-5250857
阿瑛潤餅
邱家鴨肉麵老闆娘大推,一條12兩重,只賣35元,自製豆豉辣椒是大絕招,吃不過癮可以帶幾罐走。
新竹市中央路96號

 

西門

當西門老石坊
遇上樂高門牌

▲楊氏節孝坊是全台僅剩十幾座牌坊中,唯一未被搬遷的古蹟。

▲街角店「弄點」白天賣咖啡,晚上變酒吧,植栽與工業風混搭,意外舒適。

▲石坊街居民自發性利用樂高裝飾街區。

原為郊區農田的西門區,二戰後才開始發展。爾庭帶我們來到石坊街,以前出入西門的要道,道路名來自路口的楊氏節孝坊,「石坊是清廷表彰人民德行所建造,必須位於通衢大道上,  當時所謂的大馬路,其實不過與牌坊等寬,中間的門給牛車過,兩側是行人通道。」全台灣還剩十二座石坊,其中只有楊氏節孝坊仍在原地,佇立近兩百年。
石坊街原本全為民宅老房,二○一一年大遠百開幕,外溢效應形成甜點與咖啡店聚落。今年初,里長彭陳玉真參與市府「社區點胭脂」計畫,以樂高美化街區外牆和民宅門牌,目前已有超過三十戶里民參與創意改造。

順遊覓小吃PLUS
彭成珍餅舖
藏身巷內的80年老舖,產品完全手作,無添加物或防腐劑。除常見的綠豆椪、蛋黃酥等,還有不黏牙的酥脆花生糖,以及舊時婚嫁男方必備聘禮,寓意新娘早點懷孕的椪餅,以杏仁茶、牛奶、豆漿沖泡,特別美味。
新竹市西安街5巷21號
03-5224877

 

南門

年輕人翻轉老宅
創造風格小店
早年南門為八大行業的基地,關帝廟旁的南門街一一二巷,寬僅一公尺,長不及百米,卻開了數十家私娼寮,周邊則充斥酒家、卡拉OK,是風城有名的風化區。兩年多前,南門市場後方一排老屋,從一家阿公的雜貨店改造開始,咖啡店、車輪餅、無國界料理、牛肉麵等風格店家,接連開業。

▲「小羅賓的廚房」是年輕攝影師的轉行力作,皮Q餡料多元的車輪餅,深受好評。

▲「暗室微光」是年輕店東將阿公雜貨店改建而成的咖啡店。

元老級展演基地 PLUS
江山藝改所
比《貢丸湯》更早致力活化新竹的複合式空間,負責人登堯自美國留學歸國後,深感新竹缺乏自由開放的沙龍,江山藝改所於焉誕生。這裡歡迎各種非主流表演與議題,進入門檻低,盡可能容納多元聲音。
新竹市興達街1號
03-5266456

 

北門         

上媽祖廟
體驗求藥籤
北門區有一座桃竹苗地區最早祭祀媽祖的廟宇——長和宮,與城隍廟、觀音亭並稱新竹三大廟。爾庭說,「廟裡仍保有求藥籤的習俗,以前醫療不發達,沒錢看病的人就去媽祖廟擲筊抽籤,再到對面中藥行按籤號抓藥。北門街上的百年老店鴻安堂,現在仍接受藥籤,不過已經轉化成遊客認識在地的趣味儀式。」鴻安堂第四代打算把老鋪轉型成類似柑仔店的形態,將藥材商品化,開發食補、保健、居家常備類產品。

▲長和宮屬三級古蹟,其供奉的媽祖分靈留有林默娘的部分真髮。

▲鴻安堂珍藏著祖字輩年代留下的手寫藥籤。


驅蚊小藥包
以丁香、白芷、藿香等具辛香防蚊功效藥材製成的「烏衣驅蚊包」。保持乾燥,可用1個月,若味道變淡,經日曬或吹風機烘乾,就能延長其壽命。
本文由今周刊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