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r screen showing a list of prices and market caps of several cryptocurrencies. Camera pointed to the right. Dark gray background version.

比特幣炒家比造成金融海嘯的銀行更惡劣

曾成功預測二○○八年金融海嘯的「末日博士」魯比尼,於台北舉辦的「亞洲區塊鏈高峰會」上,
大力抨擊區塊鏈與加密貨幣,他看空區塊鏈的理由何在?

七月二日,亞洲最大區塊鏈國際高峰會之一的「亞洲區塊鏈高峰會ABS2019」於台北盛大展開。成功預言二○○八年金融海嘯的知名經濟學家、「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應邀開講。完全鎖定峰會主題,他不談世界經濟,而是痛批區塊鏈與加密貨幣。
去年三月,魯比尼曾發表文章指出,區塊鏈在自駕車或無人機溝通的運用上可能有其意義,但這其實是他對區塊鏈技術的「罕見肯定」。近年來,魯比尼多半唱衰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的未來;即使在這場峰會中面對滿座的擁護者,末日博士的批判火力仍然不減。以下是其演說的重點摘要:
大家可能知道,我一直都是加密貨幣堅定的反對者。我常說,區塊鏈是一種無用的技術,就算只是拿來當一個數位分散式帳本也很糟。
的確,全球在○七年、○八年發生了金融海嘯,然而在一八年底,全球加密貨幣也同樣經歷大崩盤,很多代幣被打趴地上。但這其實一點都不意外,因為世界上所有的代幣發行(ICO)高達八一%都是詐騙,另外的十一%基本上是失敗了,至於最後剩下的八%,則早已損失了九成的價值。

一周跌三成  小心ICO陷阱

儘管最近比特幣看似又漲回來,但跟一七年底接近一萬九千美元的高價相比,還是低了約五○%。它的市場波動性實在太大了,一星期前,比特幣才漲到一萬四千美元,現在已跌到一萬美元,短短一周內就少了三分之一。
這波比特幣升值,不是因為基本面變化,與臉書宣布Libra計畫無關,也沒聽說任何機構法人積極進場,谷歌對它的廣告限制政策並未解除。那麼,到底是為什麼?
其實學術研究已經發現,加密貨幣有九成的交易量都是造假。之前另有研究發現,加密貨幣此前的漲勢,其實部分是受到美元穩定幣Tether的操縱,這種狀況非常嚴重。
確實,傳統銀行在○八年的金融海嘯之前做了很多「壞事」,但現在各方對加密貨幣的熱炒,比當初銀行的惡行還要嚴重不只十倍以上。然而,這些人為的價格操作,美國、日本等全球主管機關竟也拿它沒轍,基本上沒有任何作為。
另外,我也覺得加密貨幣稱為「貨幣」很可笑,有點知識的人就知道,貨幣要具備交易媒介、記帳單位與儲存價值三種功能,才能稱得上貨幣。
你或許會說,比特幣有POW(工作量證明)機制,確保它的儲存功能,但它的交易功能差多了,一秒只能處理五筆交易,與VISA一秒兩萬五千筆的數量完全不能比。它最多就只能用在投機型交易,沒有實質用途。
以今天的論壇為例,還好主辦方很聰明,是收現金,沒讓我們用比特幣支付入場費。想想看,這種一星期就漲(跌幅)高達三○%的資產,哪能用在交易啊?主辦方如果用了,現在搞不好就破產了。
相較之下,傳統金融體系是中心化沒錯,但它可擴充且高度安全,你的信用卡不見了可以掛失,你的帳戶也因為中心化而受到法律保障。

一場世紀騙局  泡沫早晚會破

至於(幣圈)大力提倡的POS(權益證明)也很可笑,目前沒看到有多少進展,而且POS更加寡頭集中,一點都不去中心化、也不安全。
在POS之下,只要你的私人金鑰掉了或被搶了,錢就不見了,這非常落後的規避風險方法,是將貨幣放在「冷錢包」。這個概念也很蠢,就像古時候把金塊放在山洞一樣,這如同石器時代的科技,他們還說這是顛覆性的技術。
此外,目前全球有八○%的礦工位於中國、俄羅斯這兩個最「民主」的國家境內,種種交易,被這些國家的人高度把持。另一方面,他們宣稱去中心化,但程式碼並不是法律,現實情況是,一旦智慧合約有錯,這些工程師只要把程式碼改一改就好,完全無須理會其他人。而且整個加密貨幣的財富系統更集中,吉尼係數高達八八%,財富集中度甚至比北韓更嚴重。
ICO也非常糟糕,大部分都是騙局,沒有KYC(了解你的客戶)與洗錢防制(AML)機制,簡直就像是無法可管的美國「狂野西部」時代。他們所聲稱的代幣化(Tokenization)也非常蠢,每個東西都只能用特定幣購買,缺乏統一定價基礎,根本比「以物易物」的原始人時代還倒退,原始人至少還懂得用貝殼交易。
更糟的是,區塊鏈到現在也沒看到什麼殺手級應用,有七五%的 DApp(去中心化應用程式)不是賭博,就是龐氏騙局,其餘都是沒有流動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這是極度的資源浪費。
很多人說未來屬於區塊鏈,但是目前更多企業只是掛上這個名詞,實際上做的卻是私人化產品(即私鏈),而非公鏈。
事實上,不管公部門還是私部門,現在根本不會有人願意把資產負債表放在公鏈上。很多傳統銀行,如美國的富國銀行,就花了很多成本在研究區塊鏈應用,但試了之後,至今也看不到任何一個應用在考量成本效益之下是有價值的。
那區塊鏈用在非營利應用上呢?據我了解,目前有全球四十三次的大型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但誰成功了,一個都沒有;就算私有化,也不過是把區塊鏈當純資料庫應用。加密貨幣只是個騙局,這泡沫早晚會破!
本文由今周刊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