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滿意度不及格,青世代理財哪裡出問題?

一年又過去了,你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滿意嗎?低薪問題一直被視為青年困境的核心,《Cheers》雜誌首度舉辦「2019年青世代理財調查」,邀請25~45歲的青世代上班族為自己的財務狀況打分數。(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辛苦了一年,你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滿意嗎?

低薪問題一直被視為青年困境的核心。根據2018年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運用調查報告》,25~44歲之間的上班族,月薪在4萬元以下比例高達67.40%。

「生食都不夠,哪有通曝乾?」這句台灣俗諺,反映青世代理財無力感現況。面對低薪問題,上班族能透過理財改善財務嗎?而讓人不願投資的阻礙又是什麼?

為了解答疑惑,《Cheers》雜誌首度舉辦「2019年青世代理財調查」,邀請25~45歲的青世代上班族為自己的財務狀況打分數。透過讀者的回饋,邀請3位專家為青世代把脈,希望發現解決之道。

不理財是因為:錢不夠、沒時間、看不懂

如果滿分是10分,接受本次調查的青世代上班族平均分數只有4.9分,距離及格還有相當差距。其中有財務規劃的青世代比例達63%,其整體財務表現自評也來到5.4,反之沒有投資理財者,分數只有4.1。

為什麼不做投資理財呢?「資金不足」是最主要的障礙,占比達到56.1%,高於「沒有時間研究」的46.8%,「不理解金融產品」則以43.1%名列第三。

不過看在富蘭克林證券研究部副總經理羅尤美眼裡,她認為投資真的沒有那麼難,「我覺得青世代不必那麼悲觀,」羅尤美直言,如果青世代擔心的是投資報酬率不高,不妨採取「多久、多少、多高」的步驟,亦即以投資時間、定期投入多少金額、累積金額多高來進行管理,再擔心報酬率與投資工具。

羅尤美舉例,若以「在65歲存到1,000萬」為目標,從30歲開始,每個月存5,000元,年報酬只要8%就能辦到。「而不是一開始就要10%或20%的績效,」羅尤美建議。

既冒險又保守:股票與儲蓄險旗鼓相當

不過投資工具的選擇,除了投資報酬率,還有哪些需要考量的因素?根據調查,對於青世代而言,股票以52.2%的比例,險勝儲蓄險的50.2%,成為最被青睞的理財工具。

世新大學財金系教授郭迺鋒提醒,儲蓄險保單強調同時兼顧保障與投資,「但實際上可能兩者都顧不到」。因此他認為青世代在資產配置之前,應該先區隔「預防型資產」(例如保險),以及「投資型資產」(股票、基金),讓各自發揮功效,不要妄想靠單一產品兼顧。

兩成有第二收入,但兼差收入大於理財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具有多重身分與技能的「斜槓人」風行全台,但25〜45歲之間的青世代,具有「第二收入」概念的仍是少數。調查發現,有第二收入的青世代只占21%(註),而且其中超過一半是透過兼職或副業賺取第二收入;投資所得居次,占比42.4%。

不同年齡層的第二收入來源也各異其趣。30歲下族群,採用兼職的比例高達78.3%,投資僅26.3%;如果是40歲以上,採用投資的比例提高至61.2%,反之兼職則降至43.7%。

104人力銀行顧客價值經營處協理翁維薇分析,除了門市服務與餐飲服務兩大兼職人力市場區塊,近期引發不少話題的餐飲外送平台也是吸引兼職者的目光。這些工作的共同特點,第一個是需求大,幾乎隨處都有職缺,第二個則是屬於技術門檻低的「體力活」,汰換率高。

這正是青世代積極開源之前,應該仔細思考的事。「25~45歲,可說是人生的黃金20年,就算是兼職或副業,其實還有很多選擇,」翁維薇建議青世代上班族,對於兼職應該有更長遠的想像。部分兼職必然有機會快速獲取收入,解決財務壓力;但對於職涯能力培養上,進展可能有限。

年輕上班族或許一開始因為收入較少,投資動力相對不足,但有一個最大的本錢卻是很多人忽略的──「時間是最好的複利」。

只要提早行動,並從中不斷修正,自然有機會增加第二份收入。

年長者之所以有較高機會透過投資增加第二收入,所得可能只是其中原因之一,有更高的因素也是來自多年持續的學習與摸索,才找出一套方法。

不妨早點起步,至少因為投資金額不高,即便偶遇損失,影響也不大,但卻有可能在理財學習路上,更早開竅。

年輕人不青睞ETF,多傾向股票投資

值得關注的是,財務管理風格不同,使用的理財工具也大不相同。

在財務風格選擇「高風險高報酬」的受訪者,股票比例拉高到76.3%,其次則是基金的37.3%與儲蓄險的33.9%。如果是保守型的投資者,選擇定存與儲蓄險的比例竄高到58.8%。

令人訝異的是,近年市場力捧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青世代只有12.1%的人會納入投資組合。

郭迺鋒分析,調查中理財工具選擇結果並不讓人意外,他認為這是「偏好當下謬誤」與「路徑依賴」導致:人們總是仰賴過去的投資選項,即便ETF確實有許多傳統工具沒有的益處,但他們還是會選擇過去熟悉的工具,例如股票或保險。

因此他建議沒錢、沒時間的青世代上班族,ETF會是同時做到多元配置,能買進優質標的,投資成本也比基金要低的投資工具。

註:這21%有第二收入的受訪者,其中有超過6成(65%)的人認為,即使有第二收入,也不影響正職工作的表現。

>>作者:張道宜。本文由<Cheers快樂工作人>授權發佈。

你的財務滿意度及格了嗎?
第e理財網「金速配投資法」幫你提升投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