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趨勢 科技創新獅 AI 將成為職能「放大器」!BCG 吳學霖:強化 5 技能,才能真正發揮價值來源 (圖/經理人) By 小粉獅 / 2025-09-12 會議室裡,AI 是策略藍圖的核心;辦公桌上,AI 工具是員工的數位助理。AI 引爆的革命,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席捲全球產業。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2025 年職場 AI 調查,逾 7 成企業已著手部署 AI,5 成公司更因 AI 而重塑了工作流程。然而,真正能駕馭 AI,並將 AI 轉換成新商業模式、新產品,從而推動業務成長的企業,僅有 2 成。 全球僅2成企業能用 AI 推動業務成長!2 大誤區成為挑戰誤區一:把 AI 當成 IT 專案,而非一場企業級的文化變革BCG 董事總經理暨合夥人、BCG X 大中華區負責人吳學霖在「2025 未來經理人年會」指出,AI 轉型成功的關鍵,70% 來自於非技術層面的變革管理,包含建立 AI 文化、培育人才、調整組織流程;而技術與演算法本身,僅占 30%。 (圖/經理人) 他觀察,多數企業導入 AI 的第一個誤區,是將其視為一次單純的技術升級。就像當年導入 ERP 系統一樣,以為交給 IT 部門就萬事大吉。這正是導致 AI 專案「雷聲大、雨點小」的根本原因。吳學霖分析,AI 的應用可分為 3 個層次:– 部署(Deploy): 在單點環節使用 AI 工具,例如讓行銷部門使用 AI 生成文案。這是最基礎、最普遍的應用,近 7 成企業處於這個階段。– 重塑(Reshape): 將 AI 整合到工作流程,重新設計端到端工作流程和業務流程,重塑相關職能。例如,將 AI 融入人力招募的流程。– 開創(Invent): 運用 AI 打造全新的商業模式或產品,幫助推動業務成長、創造新的收入來源。「重塑」帶來的效益,遠遠超過單點的「部署」。但要達到「重塑」,就必須跨越技術思維。許多公司雖然部署了 AI 工具,但員工多半是個人摸索使用,公司缺乏系統性的培訓、沒有建立應用的共同願景,更遑論處理潛在的「影子 AI」(未經公司允許私自使用 AI 工具)帶來的資安與治理風險。此外,若沒有建立相對應的企業基礎(Enterprise Foundation)——包含穩健的 IT 架構、新時代的人才政策、明確的 AI 治理規範、全員的技能提升與文化培養,任何昂貴的 AI 工具,最終都只會是華麗的裝飾品。 誤區二:貪多嚼不爛!缺乏「小而精」的策略定見面對 AI 的無限可能,許多企業犯的第 2 個錯,是試圖「畢其功於一役」,同時在十幾個部門、數十個專案中遍地開花,結果資源分散,一事無成。反觀全球 26% 的 AI 領先企業,採取的是「小而精」的聚焦策略。他們會優先選擇改造企業的核心價值鏈職能,如行銷、銷售、研發等能直接創造營收的部門。接著,他們會從中精選出 3~4 個最關鍵、最有潛力的機會點,集中火力,做出成果。這種聚焦策略,不僅能更快地驗證效益、累積經驗,也更容易建立內部信心,為後續的全面推廣鋪平道路。這背後的思維是:AI 轉型的初期導入,必然伴隨著陣痛與學習曲線。與其讓整個組織陷入混亂,不如先在最關鍵的戰場上,打造出一個可以複製的成功範本。 企業必須重新審視自身資產:過去的競爭優勢,可能會變成包袱過去,企業的科技投入可能僅占營收的一小部分,但在「AI-First」的未來裡,卻可望躍升至 20%。大量的資本,將從人力密集的營運中,轉移到科技與運算能力的建構上。以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為例,透過導入 AI 輔助系統測試,舊系統現代化的效率提升了 10-20%,原本需要 100 天的工作,現在僅需 80 到 90 天。亞馬遜(Amazon)則計畫,打造一個由 8 成技術人才與 2 成業務人才組成的全新供應鏈團隊。這意味著,過去被視為核心資產的「龐大軍隊」,未來可能成為拖累轉型的「沉重包袱」。幾個過去的競爭優勢,正在快速褪色:– 龐大的實體客戶服務團隊: AI Agent 能高效處理大量重複性、結構性的客服問題,過去需要 1000 人的團隊,未來可能僅需 500 人,且這 500 人將專注於處理更複雜、更需要同理心的棘手問題。– 龐大的內容生產團隊: AI 在文字、圖像、甚至影音的生成能力已達到了驚人的水準,過去依靠大量人力進行內容生產的商業模式,重要性將大幅降低。– 基礎的專業知識壁壘: 基礎的法務、會計、稅務等知識,將因 AI 的普及而變得不再稀缺,AI 可以成為所有人的專業顧問。 (圖/經理人) 從取代到賦能:AI 如何重新定義工作者的價值?一連串的挑戰,也伴隨新的機會。企業全新的護城河,正在形成。吳學霖指出,在 AI 生成內容氾濫的時代,「品牌」與「信任」將變得前所未有地重要,消費者會優先選擇可信賴的資訊來源。而企業獨有的「專利」與「數據」,更是 AI 模型難以從外部複製的核心資產,將成為最堅實的競爭壁壘。「有一些工作有了 AI 之後,反而會變得更重要,人才需求反而會變得更高。」吳學霖說道。他舉例,對於重複性、結構性高的工作,AI 能顯著提升績效較低員工的生產力,例如協助他們撰寫標準的報告、處理例行公事,從而縮小與高績效員工之間的差距。對於複雜性高、需要判斷力的工作,AI 則扮演「放大器」的角色。績效優異的頂尖人才,最懂得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運用 AI 作為最強大的副駕(Copilot),從海量資訊中提取洞見、進行複雜的推理與規劃。這將讓他們的工作價值被極大化,進一步拉開與普通績效者之間的差距。AI 不會完全「取代」誰,但會讓那些懂得駕馭它的人,變得更有價值。 它消除了大量「高重複性、低價值」的繁瑣工作,讓頂尖人才得以釋放時間與精力,專注於更具創造性與策略性的任務,結果是他們的生產力與工作滿意度都得以提升。 BCG:未來這 5 種技能,將更為重要如何成為那個能駕馭 AI、被 AI「放大」價值的人?吳學霖指出,未來的價值工作者,不再是擁有單一技能的螺絲釘,而是具備以下 5 種核心素養的「超級個體」:– AI 素養: 理解 AI 的能力與限制,懂得如何與 AI 協作、下達精準的指令。– 商業判斷力: 在 AI 提供的數據與選項中,做出最符合商業目標的決策。– 同理心: 理解客戶、同事的深層需求,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協作,這是AI難以企及的。– 創造力: 提出 AI 無法想到的原創觀點、解決方案與藝術構想。– 好奇心: 保持對新知識、新領域的渴望,持續學習,不斷迭代自己的能力。這場變革的浪潮沒有旁觀者。選擇權,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手中:要成為被動的工具使用者,還是主動的價值創造者?將決定我們在下一個時代的位置。 核稿編輯:王宥筑 >>本文經<經理人>同意轉載。 e-First智能理財 2025/12/31前基金投組(不含ETF)平台使用費0元 立即了解更多 Tags: AI, 全球趨勢, 生活時事, 產經趨勢, 科技創新, 金融科技 You may also like 穩定幣上位戰 Fintech投資機遇來敲門! By 小粉獅 / 2025-08-29 高齡社會來臨 掌握長照險3大重點 By 小粉獅 / 2025-08-17 川普對等關稅最新進度》台灣暫時關稅20%!主要國家稅率一次看 By 小粉獅 / 2025-08-11 川普為它推法案!穩定幣到底是什麼、怎變美國延續美元霸權新武器? By 小粉獅 / 2025-07-30 Switch 2稱霸銷售 eSports電競正夯! By 小粉獅 / 2025-07-25 文章導覽 你更努力卻賺更少?戰勝下半年壞景氣,讓人忍不住掏錢的「情感經濟」深入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