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更努力卻賺更少?戰勝下半年壞景氣,讓人忍不住掏錢的「情感經濟」深入拆解

摘要

  1. 下半年經濟成長率恐只有0.78%,當景氣急凍,消費者開始「預防性不花錢」,企業過往強調CP值、功能性的邏輯逐漸失效。
  2. 當消費者精打細算到極致,情感消費逆勢崛起。品牌擁有情緒價值,與顧客關係將更牢固、產品的生命週期更長久。
  3. 寶可夢、華碩電競ROG靠著情緒價值登上龍頭,連紡織廠、工具機也在學習「黑卡精神」。後全球化時代,情緒價值成為企業到個人的必備競爭力。

這是一個讓餐飲業自己都繃緊神經的警訊:五星級Buffet餐券竟然賣不動了!

吃到飽,向來是台灣人最喜歡的餐飲類型之一,從一客380元的貴族世家,到單價近4千元的饗A Joy,都各有擁護者,假日更是人滿為患,上百道琳瑯滿目的食材一字排開,務求都要物超所值。

然而,這樣的CP值代表竟然開始失靈,「我們的Buffet餐券年年大賣,但今年跟去年同期相比,大概只達到70%,連我們自己都嚇一跳!」一位知名飯店主管透露。

「這一次與過去最大的不同,是人為性和政治因素!」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在接受商周專訪時直言。

他分析,以往經濟下行,多半是景氣循環的波動,或是像疫情那樣的長期抗戰,企業還可以危機入市。但如今,一個千里之外的政策改變,從川普、關稅到匯率,都可能讓遊戲規則瞬間改寫。也因此,央行預測下半年的經濟成長率僅0.78%,台經中心發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CCI)仍然低迷。

「這會導致一個結果:消費者不是手上沒錢,而是預防性的『不想花錢』!因為未來的變數太多了,寧可把錢握在手裡,以防萬一,」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表示。

當經濟越失落,情感消費就越強大

面對下半年的景氣急凍,你,還在用功能價值的邏輯做事嗎?

功能價值講的是「我有多棒的產品」,但現在,最夯的情緒價值講的是:「我能讓你變成更棒的自己」。

當人們越焦慮,情緒價值的威力就會越大。

畫面一轉,法國巴黎拉法葉百貨內。

近年暴紅的英國絨毛玩具Jellycat,在此成立了一個「咖啡館門市」——當消費者購買蛋糕形狀的娃娃時,店員會煞有其事的假裝擠奶油、撒糖粉,還會問你要不要幫忙插蠟燭,賣的人很投入表演,買的人也必須參與互動。

即便一隻絨毛娃娃要價千元起跳,是製造成本的數十倍,但正是這樣一對一的「類戲劇表演」,成為購買體驗中,最難以被取代的療癒環節。《財星》雜誌更報導,這種互動為Jellycat取得巨大成功,光是一系列把鬆餅娃娃放上煎台加熱的影片,TikTok上就超過兩千萬次瀏覽!

事實上,面臨經濟衝擊時,各國幾乎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感消費」浪潮。美國經濟大蕭條時,帶動口紅成長;韓國面臨亞洲金融風暴時,則帶動韓式炸雞熱銷。

「經濟上的失落,反而會促使人們更追求情感上的消費!」政大國際事務學院教授兼日本研究碩博士學位學程主任李世暉分析。

「情緒價值」(emotional value)究竟是什麼?

「它原本指的是一個人影響別人情緒的能力,」商業觀察家、《情緒價值》一書作者蔡鈺指出,如果你跟某個人相處時,覺得愉快、滿足、平和、增廣見聞,這些正面感受,就代表他有提供你情緒價值。

然而現在,這個詞彙已經徹底進入商業領域了——因為大家發現,擁有情緒價值,可以讓品牌的顧客關係更牢固、產品的生命週期更長久。

關稅戰來襲,連製造業也拚感性服務

只是,不景氣時代,打功能價值戰,為何會越來越吃力?

行為心理學代表作《快思慢想》,將人類大腦的運作方式分成兩區:分別是主導直覺、感性思維的「系統一」,以及冷靜、理性思維的「系統二」。

當大環境不景氣,消費者的理性思維早就放大到極致,你如果再去強調價格、配備、技術,消費者自然也會精打細算到極致,你跟他算,他就跟你算。

此時此刻,若你能啟動系統一,情感價值無價,「經濟越差,大家會越傾向把財力和心力留給『情緒濃度』更高的消費!」蔡鈺說。

美國運通旅遊暨生活休閒服務部前副總裁吳伯良,曾帶領日本和台灣市場,更一手建立中國首支黑卡團隊。以往,會找他輔導的是服務業,但近年,他卻開始受邀,穿梭在紡織廠、工具機廠與科技廠內,為一級主管們上課,「我沒想到,現在連製造業也都在談什麼叫感性服務,好幾位老闆都告訴我,現在要從『拚規格』變成『拚服務』了!」

情緒價值是後全球化時代,企業到個人都必修的一堂課。寶可夢利用「共情」變身最吸金IP,科技業的華碩因為讓玩家感覺被需要,創造「自己人紅利」打造電競第一品牌ROG。它在職場、家庭、建立個人品牌也適用,當AI可以取代更多工作時,它將為你打造更高身價。本期商業周刊帶你一窺龍頭企業打造情感經濟的威力,用4道公式、9個秘訣,助你成為情緒價值高手。

TWQR生活帳單輕鬆Pay 日本雙人假期等你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