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YORK, NY - February 10, 2015 - Huang Yi rehearses with robot 'Kuka' at 3-Legged Dog.

他coding了一場與機器人的舞!小叮噹給他力量,驚豔全球63個舞台

黃翊—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口中「可怕的孩子」。他是第一位和庫卡機械手臂共舞的表演者,從動作設計到程式撰寫,不假他人之手,同時擁有工程師和舞蹈家身分,卻為什麼是受到哆拉A夢啟蒙,才踏上藝術之路?

想要飛上天空探險,我有竹蜻蜓;要去體驗未知國度,我有任意門。」哆拉A夢為了滿足大雄好奇心、陪伴這位單純小孩,口袋裡不只裝滿道具,還有滿滿的友誼情感。
 不管是早期被稱為小叮噹,還是現在的哆拉A夢,擁有一隻藍白色機器貓,都是無數小孩的夢想。但只有他,把情感寄託寫成了創作。
在舞台上對望、凝視機械手臂,隨著旋律翩翩起舞,既像是人和機器在對話,也像是機器陪在人類身旁。孩童時期,編舞家黃翊最愛哆拉A夢,因為家庭環境從富裕到中落,父母辛苦的工作全看在眼裡,他知道自己必須當一個完美小孩──如同機器人般聽話又友善,而且會替他人著想。
https://youtu.be/Q-sK-s_TzN0A human-robot dance duet | Huang Yi & KUKA 

沒有自我、沒有靈魂的宿命,這就是我喜歡哆拉A夢的原因

黃翊在部落格中自述,自己喜歡哆拉A夢的原因,除了他總是能解決大雄問題,也和機器人忠心、為他人付出,以及沒有自我、沒有靈魂的宿命有關。
「長大後,我想和機器人一起跳舞。」秉持這樣的理念,黃翊在2010年與庫卡公司聯繫,用超過兩年時間撰寫程式,陸續克服安全性、劇場限制等條件,將《黃翊與庫卡》這部作品搬上舞台。2013年,《黃翊與庫卡》獲奧地利林茲科技藝術節邀請,成為開幕之夜演出;2015年再獲美國ISPA表演藝術年會選為年度最受矚目十大表演藝術作品,累積至今在16個國家演出63場。

黃翊把對哆拉A夢情感寄託寫成了創作,這份嚮往讓他成了全世界與機器人共舞的第一人。
圖片來源:Jacob Blickenstaff

不只在國外被肯定,2008年他也收到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邀請,於雲門2團編舞。現年不到36歲的他,已是科技藝術領域、舞蹈界的新星。
採訪當天,黃翊穿著一身黑,以謹慎而準確的態度回答問題,和他喜愛的機器貓形象大不相同。但在表演領域裡,黃翊已經成為哆拉A夢;寫程式,就是他的萬能口袋。

 

寫程式不難啊,難的是:哪些事情該被寫下來?

國中時期,黃翊開始接觸基礎網頁設計、Flash奠定程式基礎。直到iOS興起後,Swift成為主力學習的程式語言之一,目前則較常用Max/MSP, ISADORA, KUKA KRL等不同語言。「寫程式」與「創作」兩大領域,在黃翊心中有大量共同點。
「創作過程感覺很不準確,其實寫程式也是,兩者都需要不斷嘗試。要完成一個function(功能)可能有很多種解法,舞蹈、表演也一樣,要讓表演者做出某種感情與狀態,同樣有很多方式。」
「因為你都有很明確的目標要完成。」黃翊笑說,「所以創作跟寫coding其實是一模一樣的,只是需要找到最理想、穩定的方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溝通,讓舞者每次執行動作,不會這一次和下一次出現巨大落差。」
他說,自己當然無法和專業工程師相比,但一直以來除了練習表演和創作的時間,都是在跟電腦玩,所以寫出程式並非最困難的事,最難的,反而是要決定「哪些事情該被寫下來」。
如同工程師追求精簡coding,黃翊在讓機械手臂舞動時,平均每寫一分鐘動作會需要花10至20個小時,多數時間在篩選,有時候甚至會放一個禮拜以上,再回頭檢視當初設計是否值得留下。「經過許多考驗和關卡後,這些動作可能值得保存十年。」他說。

 
要讓機械手臂舞動,平均每寫一分鐘需要花10至20個小時。 
圖片來源:賀大新 / 攝影

黃翊的創作之路,除了受父母影響學習舞蹈,哆拉A夢也真的扮演重要角色,甚至在網路世界的代表圖(gravatar)都選擇用「 鈴鐺 」呈現。他作品的科技元素不只在《黃翊與庫卡》裡出現,包含《地平面以下》、《長路》裡都有巧思,分別在影像呈現與舞台設計下功夫。
被問到如何看科技藝術表演興起,若未來也有第二位和機械手臂共舞的舞蹈家出現,他會有何感受?這位天才舞蹈家意外給了嚴肅回答。
他強調,隨著科技進步,一定會有越來越多創作者選用這些工具來表達想法,這是極其自然的事情。好比他自己看到軟體迭代會覺得興奮,因為這代表創作的極限又被提升了。關鍵是,這些人是否真的對科技有足夠認識,而非借用現成道具來傳達理念。
黃翊的下一步,正在打造一場「很不劇場」的表演,打算讓機械手臂開咖啡廳,讓大家在現場吃東西、聽音樂,目標是讓讀者重新思考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coding對黃翊來說並不痛苦,因為他已經決定這輩子只做自己願意嘗試的題材,台上與機械共舞;餘生與創作共度。
黃翊 檔案
出生:1983年
經歷:雲門舞集2團編舞家、黃翊工作室創辦人
獲獎:
2010、2012年台北數位藝術節數位表演首獎
2011年美國舞蹈雜誌「25 to Watch」舞蹈家
2014年兩廳院首位駐館藝術家
2017年TED大會開幕演出
作品:《黃翊與庫卡》、《地平面以下》、《長路》

文章授權自《數位時代》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