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大學4年存百萬,全靠自創「睡金理論」

當大部分的同學還在玩樂,76年次的陳怡彣從大學到研究所階段,已存到人生的兩桶金。出身不富裕、沒有父母金援的她,如何實現這個連上班族都難以達成的目標?

作者/吳佩旻 責任編輯/林哲緯Web only 2019-12-31

圖片來源:卓杜信、時報出版提供

當大部分的同學還在玩樂,76年次的陳怡彣從大學到研究所階段,已存到人生的兩桶金。出身不富裕、沒有父母金援的她,如何實現這個連上班族都難以達成的目標?

如果你是大學生或研究生,每天幾點起床?做些什麼事?

「我研究所2年都是早上4點半起床、5點半進研究室,」這是陳怡彣在念研究所時的日常。靠著每天早起、打工、有計畫的儲蓄,她在大四畢業前,就成功存到100萬元。

「大學生沒早八課,通常就直接睡到中午,假日也幾乎過午才食,」陳怡彣一語道破大學生的時間規劃盲點,常常一不注意就蹉跎時光;而她也沒有特別的訣竅,僅是靠每天比別人提早3~4小時起床、接家教賺錢,漸漸地就在存摺簿上跟同齡的朋友拉開差距。她將這樣的life style,歸納為一套「睡金理論」

從高中時期每天從基隆搭車到台北市區念書的陳怡彣,動輒一個半小時以上的通勤時間,讓她從小對時間管理格外有感。

也因此,她在書中如此形容:「時間是手無寸鐵的我們,最能打怪的工具。」

她提到,如果大學生每天都放棄選早上八點到十點的課,這段時間可能去運動、寫作業或做實驗,「但通常呢?多數都選擇睡覺。」假如每天2小時、一年52周為單位,若以2020年政府公告基本時薪158元計算,光是大學四年,就睡掉59萬1552元。

她認為,這筆龐大的數字,背後代表的是一個人在大學4年的時間管理能力,如果每位大學生都能有意識地利用這個「時間資本」,去做各種體驗、行動、嘗試,那麼畢業後要找到符合志趣的夢幻工作,就不再是那麼困難的事。 

說到存100萬的初衷,陳怡彣說,其實背後原因一點也不光彩:「單純是因為我在18歲那年拿到存摺時,看到裏頭只剩3位數的失落。」

從此,陳怡彣開始努力存錢,大一某次參加講座,聽到講師分享自己利用大學4年存下百萬的經驗,促使她發憤立下目標。在那個時薪75元的時代,光靠打工要存下百萬猶如登天,但陳怡彣不輕易放棄,在補習班打兩份工、接家教,並趁大一、二趕緊修完學分,大三、四挪出大把時間去打工,一學期最多排了21堂家教課,幾乎逼近校內修課課堂數。

除了開源,陳怡彣也努力節流,比如,很窮的時候,她每天只吃土司夾果醬當早餐,或是直接買兩份早餐,省下午餐費跟時間;為了減少與朋友的聚餐開銷,她就改約單價相對較低的早餐店。

研究折價券、促銷活動,也是陳怡彣平時省錢的秘訣。她認為,投資並不代表只有把1元變成10元,省錢也可以是一種投資。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理性購物。像她有願望清單,預算又不夠時,就會等商品降價再買,或能接受二手拍賣。

陳怡彣說,存錢未必要犧牲願望清單,也不是什麼都不能買,而是要設法改變到達目標過程。例如透過比價、促銷等方式購買,當養成這些微小的習慣,無形中就會累積不少財富。 

即使花大把時間賺錢,陳怡彣卻未荒廢課業。她用存來的第一桶金努力充實自我,包括到海外實習,以及學習各式投資等。之後她考進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並順利取得碩士學位。然而,在她研究所畢業時,也曾有過一段迷惘期,原因在於對各領域都不了解,也感覺市場很陌生。

不想貿然投入職場的陳怡彣,索性以學生時期存下的第一桶金為籌碼,擬定「三六五行體驗計畫」,把所有感興趣的職業統統嘗試一遍。她從當數學老師到跑業務,從做編輯到扛水泥,歷經外送員、到中國規模最大的珠海遊樂園扮演小丑等10幾種工作經驗。她逐漸發現,自己很樂於幫助他人,且對教育領域有極大的熱情。

熱衷於教育,其實與陳怡彣的成長故事有深遠關聯。小時候她因成績不好而缺乏自信,決定報考中正國中民俗體育班。儘管她學科成績不好,在班上吊車尾,卻在入學後的首場個人扯鈴競賽中奪冠,意外發現的扯鈴天賦,大幅提升她的自信心,從此也開啟了她的學習開關。

有此經驗,讓陳怡彣意識到,當學生在學業成績無法獲得肯定時,需要啟發另一項專長來建立自信。她將這番道理運用在家教課上,常能找到學生的學習盲點。

讓她最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學習進度落後的學生。她發現,這位學生連分數加減都有困難,學習的挫折感,讓他坐在教室猶如困於牢籠。為了幫助他重拾學習的樂趣,某次上課,她借他《大前研一不愛上學》這本書,沒想到原本不愛看書的學生,沒多久就將書看完,甚至還敞開心房,主動對陳怡彣訴說自己想朝表演界發展的心願,現在那名學生,已投入極限武術之路發展。

幫助別人找到人生方向,陳怡彣發現屬於自己的成就感,也在2017年找到自己的人生志業──創辦「Life Designer」。她憑著數十個月的職涯探索經驗,以及參與上百場講座的學習累積,以系統化的方式,幫助更多人。 

「Life Designer」採一對一方式輔導,是以站在陪伴者的角度,幫助有需要的人探索人生方向的顧問諮詢組織。

過程分三步驟,首先是「Question Dig(挖掘問題)」,找到當事人內心的深層問題;第二是「Reading Lead(引導閱讀)」,分享她的自身經驗、羅列合適的書單,或引薦職場人脈資源,讓當事人進行探索。第三是「Action Take(實際行動)」,當事人須在一個半月內完成指定任務,來釐清自己的興趣跟專長。迄今已有50位年齡大約介於20到25歲的年輕人,循此管道找到生涯方向。

「在我迷惘的時候,怡彣拉了我一把,她並沒有教我去實現多偉大的理想,有的只是普通年輕人面對生活的勇氣和智慧。相信『找到自己』是能努力達到的過程,而不是少數人才能擁有的天賦,」寶島淨鄉團創辦人林藝如此形容陳怡彣帶給她的影響。

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也如此讚賞陳怡彣:「很年輕就懂得與自己對話,找尋興趣,並且身體力行地去嘗試。」

陳怡彣的時間管理術,以及她探索職涯的過程,在在體現了執行力的重要性。

如同她在書中說的:「思維與習慣都需要刻意練習,才能真正內化。」近年她積極到各地分享自身經驗,迄今累積逾百場演講,更進一步走入大學校園,擔任投資理財社團講師。希望學生及早體悟時間管理的重要性,更早開始認識不同行業的樣貌,花時間傾聽內心的聲音,才有助於尋找自己真正想走的路。

陳怡彣的理財3秘訣

  • 1.要享受財務自由,先要有目標:陳怡彣說,存錢必須先知道「為何而存」,才有動力,且務必設立”deadline”,提高效率。
  • 2.開一個「會生錢」的戶頭:為確實達到節流,得先把薪水存進「只進不出」的戶頭,剩下的才是可用的流動現金,能有效減少不必要開銷。
  • 3.善用早晨:陳怡彣愛跟人約吃早餐,除了省錢,也能培養早起的習慣,有助於時間管理,避免時間不夠用的情況。

 ▼立刻使用夢想帳戶輕鬆圓夢存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