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戰國迎來「兩個千萬」、零售也搶著加入!下一步會怎麼走?

回顧2021年台灣的行動支付發展,總共有兩個「千萬」,背後代表台灣社會已經習慣非現金支付,同時,生態圈概念的興起,也改變了產業競爭的樣貌與態勢。

點開手機數一數,你下載了多少個支付APP呢?行動支付概念剛興起時,新聞總是告訴大家「出門不用帶錢包」,如今,疫情催化商業模式改變,這句話似乎已從遙遠概念變成日常。

回顧2021年台灣的行動支付發展,共有兩個「千萬」,一個是電子支付用戶數破千萬;另一個是LINE Pay用戶數破千萬,兩個數字,背後代表台灣社會已經習慣非現金支付,同時,生態圈概念興起,也改變了產業競爭的樣貌與態勢。

為何無現金支付在2021大爆發

這兩個無現金支付「千萬」的里程碑,背後跟兩大因素有關。首先是疫情,台灣2021年5月時疫情警戒升至三級,許多民眾為減少接觸改用數位支付;二來是產業數位轉型,例如,餐飲推外送,或是改用QR Code數位菜單,背後都是串聯數位支付做付款,讓民眾使用習慣改變。

KPMG安侯建業數位創新服務營運長賴偉晏觀察,疫情是一個契機,讓本來對於數位支付抱持疑慮,甚至是有些刻板印象的人願意嘗試,發現好用、方便後,逐漸變成習慣。

另外,民眾也越來越習慣網購、外送等新消費模式,對速度的期待也提高,「快商務」成為了趨勢,各產業都希望能追求「零摩擦」的購物體驗,以付錢來說,數位支付是最快的。

舉個例子,時常需要「支援收銀」的全聯,若是支付現金,還想要刷載具、累積點數,結帳時間至少一分鐘起跳,若是直接使用PX Pay一次完成支付、載具、累點,結帳時間可以縮短到五秒鐘內。

零售業者也做Pay,誰會是新巨頭?

全聯、全家在2021年相繼申請電子支付牌照,讓無現金支付市場煙硝味四起,除了現在的兩大龍頭LINE Pay、街口支付,新競爭者加入後,會是多頭並列的局面,還是一兩個巨頭更獨佔市場呢?「這還很難說」,賴偉晏分析,現在的支付工具,不只是單純做付錢收錢這兩件事,還必須要有自己的生態圈和獨特場景。

比方說,LINE Pay有LINE POINTS生態圈,許多通路都能折抵;街口支付則跟許多夜市街邊店合作,也有保險、貸款等金融服務;用戶數位居前五大的玉山銀行,旗下的電子支付服務則是瞄準跨境電商,各有特色。

KPMG安侯建業數位創新服務營運長賴偉晏觀察,支付不只是單純做付錢、收錢這兩件事,還必須要有自己的生態圈,以及獨特場景。

賴偉晏認為,「生態圈的廣度,會影響支付的深度。」最基本的是支付工具必須好用、體驗好,再來就是配合的通路、使用場景多、點數流通的範圍要廣,這樣用戶才不用每到一個地方消費,就要換一款APP,用得開心,才願意長久使用。

生態圈的背後,涉及到各家業者商業談判的能力,以及口袋的深度,新進者一開始需要拿出預算作補貼,才有可能快速擴張市佔,業者願意為了未來的成長,忍受多少年的虧損?又或者生態圈的策略,是否真的能牽動合作夥伴,達成更美好的商業目標,都考驗著各家業者。

哪個Pay不再重要,生態圈才是關鍵

未來3~5年,將會是台灣無現金支付市場的戰國時代,如何在這段期間內快速端出成績,將會是觀察重點。

現在,已經有業者展開布局。比方說全聯的PX Pay雖然好用,但未來取得電子支付執照後,如何說服完全不去全聯的人,開始使用PX Pay,是一大挑戰。因此,2021年12月,全聯跟全家宣布結盟,未來將「通路共享」,也就是說,之後拿著全家的支付工具到全聯也能刷,反之亦然,以開放結盟取代過去單打獨鬥的競爭模式。

「接下來的重點,並不在支付同業彼此競爭」,街口集團創辦人胡亦嘉認為,無現金支付的普及率變高,對整體產業來說是正面的好事,原因是,每個產業現在都要數位化,支撐整個數位經濟底層的地基,就是「支付金流」,除了可以更方便付錢,也因為電支帳號都是實名制,可以做為線上服務身分驗證的工具。因此產業接下來的走向,不應該是更慘烈的競爭。

胡亦嘉認為,支付行業並不是一個開門做生意,馬上就可以賺錢的行業,一開始都需要賠個幾年,才能看見成果。基礎穩固後,下步重點是發展在支付上方的服務、生態圈,「(金流)上面做的事情,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每一家業者都有各自的商業想法,以及想鎖定的客群,「大家的發展方向都不同,蘋果不能跟橘子比」。支付的本業可能不見得能賺大錢,然而,在數位經濟規模擴大下,生態圈上的服務、跨領域結盟,才是真正有附加價值的,更是接下來支付產業的看點。

本文經<數位時代>同意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