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支付會員破400萬,背靠最強地推部隊!下一步「走出全聯」怎麼做?策略解析

「支付黑馬」全支付憑著全聯超強地推部隊,火速承接PX Pay龐大會員數,有信心於2027年達成損益兩平目標。

台灣電子支付總使用人次突破2,600萬,與2021年用戶規模相比,短短700天就新增千萬名消費者申辦。電支有什麼特色吸引千萬人使用?2024年翻開新的篇章,下一波考驗在哪裡?

「你綁定全支付了嗎?可以直接打開App,刷臉辨識後出示結帳。」走進全聯福利中心門市,店員在收銀機前,一步步教著消費者如何使用電子支付工具。

這是全聯「地推部隊」推廣全支付的場景。進入全聯的消費者,結帳時,都會被店員關心要不要將全聯會員的PX Pay升級移轉成全支付;如果年長的消費者不熟悉電子支付介面,或者尚未申辦會員,店員也會耐心教學,用共通的語言降低使用門檻。

2022年9月,全聯獨資成立電子支付品牌「全支付」正式上線,短短2個月間,使用者人數即突破200萬戶、空降專營支付排行第3大品牌,快速輾壓一群「電支老將」;2023年8月甫滿周歲之際,全支付會員數已躍過400萬人門檻,消費金額更一度超越街口支付而奪下寶座。

這樣的成長速度,在金融科技業堪稱史上最快,歸功於全聯「地推部隊」遵循過去PX Pay成功經驗,聚焦在商圈、夜市、廟會及公園等「線下」高人流據點來獲取實質用戶。幾乎隨時都可看到受訓後的店員在門市或社區衝刺全支付的申辦率,甚至有業績獎金增添推廣力道。

經濟部一名資深官員透露,全聯在推廣全支付的發展下,順道提升了台灣社會的數位轉型,落實普惠金融也占了不少貢獻,政府部門甚至要親自頒贈感謝狀,讓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又驚又喜。

「就算全支付起步晚、是電支業的後進,我們也會認真做。」每次出手都震撼業界的林敏雄,充滿自信地宣示投入電子支付的決心,他抱持「持續進步,往第一名王座邁進」信念、做好每年燒盡5億元的心理準備,期盼全支付2027年有機會達成損益兩平目標。

全支付破殼而出的那一刻,隨即擁有零售背景力量的加持,上線至今1年多,已經在用戶數、消費金額繳出亮眼成績單,被業界形容全聯誕生出一隻氣勢強勁的「支付黑馬」。當基礎建設打穩後,全支付如何提供更獨特的服務、展開新的發展關鍵、吸引400萬名會員每天開啟使用「全支付App」,任何動向備受各界矚目。

「台灣有這麼多的電子支付品牌,消費者為什麼要選擇使用全支付?」全支付總經理游金榮站在消費者及產業的立場,不斷思索電子支付的生態圈該如何做得更好,他透露,全支付下一步要「走出全聯」,也就是拓展消費場景與支付需求,提高「全聯以外」的用戶體驗。

深挖新通路,校園、夜市、鄉村全都要

就根本上的考量是,全支付用戶多半來自全聯會員,這對於初階段快速開拓使用者人數是亮點,但另一面的痛點是,這群用戶「只有在全聯門市消費時」才會想到要使用全支付——尤其台灣民眾的手機上擁有各式各樣的支付App,在「未必優先選擇全支付」的條件下,要在全聯集團以外的支付據點提醒消費者使用,光靠曝光全支付「黃色老虎」掃碼立牌是不夠的。

但該如何加深消費者的印象及使用行為?游金榮的策略是,既然用戶從PX Pay升級全支付已經擁有在全聯門市的消費習慣,那麼接下來就是將消費場景向外延伸,例如鎖定商圈、校園及夜市等支付場域,在地打響全支付品牌知名度。除了現有全聯福利中心App,還獨立設計出另一款全支付App,吸引「非全聯客群」的同時也增加創新金融的彈性。

全支付團隊今年親自走訪每一個縣市,從都市走到鄉村展開「環台計畫」,以全台的全聯門市為據點,向外延伸拓展生活圈,親自教消費者體驗電子支付獲得回饋,也吸引商家加入合作通路,當所有活動完成後,再回頭檢視消費者行為及店家的客單量,動態調整後續的行銷策略。

舉例來說,多數年長民眾原先不知該如何使用電子支付,不論支付品牌如何砸回饋行銷,就跟學習數學一樣「不會就是不會」,但透過全聯、全支付的教學跨出關鍵的一步,如今已經「質變」成會使用支付工具的消費族群,加上消費場景的延伸、更優化的金融服務,明顯提升行動支付的普及程度,同時也降低城鄉之間的數位落差。

布局新利基,小店家、跨境支付不放過

另像是有些「僅收現金」的小型店家、餐廳、飲料店,不知該如何推廣品牌,全支付從中協助整合服務,幫助店家從消費面了解顧客的喜好,在消費場景上提供支付行銷,吸引更多消費者光顧,產生出互利的經營模式。

近期最具亮點的是,全支付也宣布與日本PayPay合作跨境支付。儘管跨境相關業務仍在主管機關審查中、尚未公布確切上線時間,但端看街口支付、玉山銀行的布局狀況,不久的將來也將擴及海外市場大餅,從中獲得新的利基點來提高用戶的黏著度。

「從需求面切入,往往思考的點是『你需要什麼,那我就提供你什麼』,接著擴及到通路的方便性及廣泛程度。我們是以這樣的模式,將消費者、合作夥伴、店家、金融服務串在一起。」對於金融創新的理念及精神,游金榮形容全支付的角色定位。

攤開全支付羅列的合作通路,除了自家集團的全聯門市、大潤發量販店,消費範圍已涵蓋連鎖餐飲、百貨、電影院、交通、夜市商圈等場景,包括環球購物中心、CITYLINK、屈臣氏、台灣大車隊、路易莎咖啡、錢櫃、秀泰影城等230個品牌,整體多達21萬個支付據點供民眾使用,已與街口支付30萬個店點總數差距不大。

改寫新工具,推有感體驗吸年輕用戶

另一個策略是,延伸其他金融服務,讓全支付「不再只是支付工具」。以現階段發展來看,全支付與好好證券推出金融產品「電支雞」將相關基金服務嵌入在全支付App,就是跨足消費及投資理財領域的案例之一,換句話說,打造民生金融服務,將用戶、合作夥伴串連在一起,形成三方正向循環,是全支付正在嘗試的領域。

觀察使用者輪廓,全支付400萬名用戶的年齡層分布,其中36歲至65歲使用者占比高達70%,是整體社會消費族群的主力,含金量高、忠誠度也夠,尤其在全聯「剛性需求」(inelastic demand)的場域上,每月開啟App使用支付功能的比例高達8成,更是其他支付業者難以切入的族群。

這也意味著,全支付仍需要取得年輕族群的目光,從全支付近期積極布局手搖飲活動、獨家與選秀節目《未來少女》女團「GENBLUE幻藍小熊」及其周邊合作,正顯見全支付吸引年輕用戶的用意。

「電子支付現階段都在推廣品牌,舉辦行銷活動、優惠,最後還是要回歸服務本質,提升更高的黏著度及使用率。」游金榮如此表示。

當多數支付業者大量釋出回饋戰術吸客,游金榮則認為不該在優惠上競爭,而是要回過頭來在掃碼付款、消費者體驗的流程設計上思考,創造更多誘因找到絕佳的「甜蜜點」(sweet spot,猶如棒球運動中,球與球棒接觸的最佳關係),成為電子支付的發展關鍵。

不論是帳戶儲值、跨行轉帳、生活繳費,或如今正發展跨境支付、共用TWQR的消費場景,對全支付而言,這些都只是「基礎設施」的建立;最主要的焦點仍是電支帳戶如何逐步取代傳統銀行模式,甚至在不改變用戶習慣的條件下建立出更多元、更全面的民生金融產品,一步一腳印持續往前進。

「如果局限在『收』和『付』的功能上,那麼其實所有持有電子支付執照的業者都能做到。」游金榮強調,全支付接下來將透過通路優勢,持續切入利基點而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深耕會員』將是電子支付的下一個主戰場,全支付想要試著走那條較少人走的路。」

責任編輯:謝宗穎

>>本文經<數位時代>同意轉載

iLEO信用卡
指定行動支付最高10%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