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 財經時事獅 不必做到65歲,就財富自由退休?越早開始做這3件事,越有機會 以「退休」為目標的財務規劃,時間是最重要的成敗因素。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By 小粉獅 / 2025-10-05 摘要真正的財富自由,應該是在任何年齡都有選擇的權力。 擁有廣大美國鄉民的論壇Reddit出現這個問題:「如果能選,你要40歲退休,每年12.5萬美元的收入?還是60歲退休,每年收入有30萬美元?」一名帳號為david8840的網友在「財務獨立、提早退休」討論串r/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丟出這道題,立刻引發熱烈討論。有人說:「我寧願晚點退休,但過得更富有,因為一旦習慣了高收入的生活後,要降低生活水準實在太難了。」也有人反駁:「如果我的退休資產能以2到3%的安全提領率,穩穩提領出12.5萬美元年收入,我今天就退休!」雖然這只是網友之間的辯論,但其實背後說中了很多人的心聲。但誰說一定要二選一?如果規劃得當,懂得活用理財工具,提早退休和財富自由其實可以兼得。關鍵是,必須越早開始做以下三件事。 第一件事:退休金放對地方許多人的退休規劃像無頭蒼蠅,今天買個儲蓄險,明天定存一筆錢,後天又聽朋友推薦買基金。結果錢是存了不少,但效率極低,通膨一來就被吃得差不多。台灣上班族最熟悉的退休工具大概就是勞保和勞退,但光靠這兩筆錢要達到財務自由,實在是天方夜譚,你需要一個更有系統的退休儲蓄計畫。首先,善用各種節稅工具。除了勞退自提6%之外,你還可以參考美國「個人退休金帳戶」(IRA)的概念。雖然台灣沒有完全對應的制度,但透過「定期定額」投資指數型基金,也能創造類似的效果。其次,分散投資風險。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句老話在退休規劃上格外重要。股票、債券、不動產、甚至黃金白銀等貴金屬,都可以是你資產配置的一部分。特別是在通膨高漲的時代,讓資產有保值功能最要緊。最重要的是,越早開始越好。20歲開始每月投資1萬元,和30歲開始每月投資2萬元,到了60歲時,前者累積的財富可能是後者的1.5倍以上。這就是複利的魔法。 第二件事:學會用錢滾錢傳統的退休觀念是「錢存夠了再退休」,但聰明的做法是「讓錢滾錢」。當你的被動收入足以負擔生活開銷,就算是達到了財富自由。投資不動產,一直是經典的被動收入,但在台灣一想到房價,很多人可能就先嘆口氣。別以為一定要買整棟樓才算投資,現在有許多投資方式讓小資族也能參與不動產市場。比如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或是近年來興起的不動產群眾募資平台,都讓投資門檻大幅降低。與其把錢放在活存帳戶,不如讓它們去投資市場滾出報酬率。也能放在貨幣市場基金或短期定存,既保留了流動性,又能多賺一點利息收入。關鍵不在於選擇哪一種投資工具,而是要建立多元的被動收入組合。就像種樹一樣,你今天種下的每一棵「搖錢樹」,都會在未來為你帶來帶來一波又一波的現金流。 第三件事:把存錢變成習慣先談自動化儲蓄。如果你還靠自己的意志力存錢,面對各種消費誘惑,很難持續克制。更聰明的做法是建立自動轉帳機制,讓存錢變成一個不需要思考的動作。比如薪水一入帳,就自動轉一定比例到投資帳戶;每次刷卡消費,就自動把零頭投入投資組合。再來談談「聰明花錢」。不是要斤斤計較,而是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比如買房時,不只要想「住得舒服」,還要評估未來的地段發展、是否有增值潛力;挑信用卡時,除了方便刷卡,更要比較現金回饋、累積哩程數,甚至是通路優惠;就連買保險,也應該先看保障是否到位,再來考慮是否需要額外的投資或理財功能。 重點是有「選擇的權力」回到文章一開頭的問題:要提早退休,還是晚一點退休但更有錢?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個錯誤假設,以為財富和時間一定是對立的。真正的財務自由,應該是在任何年齡都有選擇的權力。財富自由沒有標準答案,有人覺得「口袋夠深、不必工作」才算自由;也有人認為,只要有穩定的被動收入,能支撐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已經是自由。無論哪一條路,答案都一樣——越早開始準備,你就握有越多的選擇權。 資料來源:MoneyWise、VegOut核稿編輯:林易萱 ▍本文轉載自《不必做到65歲,就財富自由退休?越早開始做這3件事,越有機會》,撰文者:陳宜伶 編譯。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 第e理財網 定期定額投資法! 立即了解更多 Tags: 保險, 基金ETF, 投資理財, 智能理財, 生活時事, 股票證券 You may also like 巴菲特宣布將退休!股神的投資建議:股市下跌時閱讀19世紀詩作 By 小粉獅 / 2025-10-01 川普如何終結流浪?理性與道德的兩難!社會安全概念股受惠? By 小粉獅 / 2025-09-19 金融知識是財商的基石,理財從理解開始 By 小粉獅 / 2025-09-17 當「省錢」變成「災難」,財務決策的風險,你注意到了嗎? By 小粉獅 / 2025-09-15 霍華馬克思2025投資備忘錄:市場已從高估值,變成令人擔憂 By 小粉獅 / 2025-09-14 文章導覽 當 AI 取代一萬小時的練習:人機協作時代下,我們如何定義資深員工的「專業」?